原文引述:
“谢谢”不是一种评价,而是更加纯粹的感谢之词。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概念转述:
“谢谢”,再平常不过得日常用语,可以让提供帮助的一方,感受到自己的贡献带来的价值,也因此获得勇气。
个人体验:
“勇气”,多么宝贵的品质啊,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中拥有不怕困难,勇敢承担责任的勇气。可是,在生活中,往往适得其反。
我在忙着包饺子时,有时孩子会兴奋的跑过来说:“妈妈,我和你一起包饺子吧!”看着孩子愿意一起劳动,内心还是很开心的。
我边包饺子说:“好啊!好啊!”就这样,孩子擀饺子皮,我包饺子,。十几分钟后,想到孩子需要完成功课,就说:“宝宝,饺子皮做的真好,大小合适。一会儿,是不是可以写作业啊?”孩子听着“表扬”,虽然开心,但又被“未完成的作业”扫兴地说:“好吧!”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的评价,七八岁的孩子学着擀饺子皮,“表扬做的好”,依据书中来看,折射出“孩子不会擀饺子儿”,而孩子恰恰又期待自己会做,而收到妈妈的表扬,也就是说,为满足着妈妈的期待而干活儿。
觉察发现,这样的表扬,属于亲子间的“纵向关系”,并不能帮助孩子获得真正勇气。
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勇气”呢?
正如书中所说,“谢谢”,真诚的表达孩子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孩子便可获得价值认可。与“表扬”不同,不评价也不表扬,搭建了亲子间的横向关系,可以让孩子获得继续为家庭做贡献的“勇气”。
行动指引:
亲子间减少“评价类”交流,多“描述性”表达,孩子的进步被我们看见,获得价值认可,帮助建构自我认识,也就获得成长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