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本来要好好写文章的,想到凌晨就要双十一抢购了,赶紧翻一翻千趣会和优衣库,把要买的放进购物车。可一旦打开淘宝,就刹不住车了,一直看到球球睡醒了哭,我还没选好。他哭我就去哄睡,哄着哄着我自己也睡着了,今天早上起来打开购物车,全线失效。心里自责呀,昨晚浪费了一晚上,便宜也没占到。说好的时间管理呢?
自责之后没多久,我又打开淘宝,硬是又剩下的尾货里,挑了两件。双十一不买东西,不能没有参与感呀。
有一次我在亲子课和一个妈妈讨论,她的娃上小学了,总是要在外面买饮料喝。她认为喝饮料不健康,我们就讨论怎么说服孩子不喝饮料。讨论来讨论去,我们都觉得没有什么好办法。即使偶尔一两次想到办法制止娃不喝饮料,背不住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是会喝。怎么能在根上断了他喝饮料的坏习惯呢?
这和我管不住自己,剁手参加双十一有什么区别?
管不好自己,被欲望驱使,被商家的设计诱惑,而无法自拔。
球爸在家的时候,把手机一横,我就知道他在打游戏。我说你又在打游戏,他给我看了篇文章,容易分心是有创造力的表现。(万维钢精英日课《混乱》解读1:任意的震动)
在10月30日那期《饭局的诱惑》里,马东问阿娇“如果你未来的老公,在家带孩子、打游戏,你可以接受吗?”阿娇说“打游戏不可以!”马东问“那在家带孩子看电视就可以?”阿娇说“是的!”马东本来是想问阿娇,能不能接受自己在外面工作,让老公在家带娃。结果问出了,阿娇不能接受未来的老公打游戏。
似乎女人看到男人打游戏,就觉得收获了一个不务正业、不负责任的老公。而老公很可能也是管不好自己,被游戏公司的设计诱惑而无法自拨。。
要知道现代商业社会,都是精英人士充分研究了人性的弱点,而专门为满足我们的欲望所设计的。佛教说三戒“贪嗔痴”,商业就是为满足人们的“贪嗔痴”而设计的。
可见我们自己也管好自己,那还怎么管娃?
先试着理解我们的娃。
有位心理学家观察一个家庭的亲子互动,发现妈妈平均每七秒就对孩子说一声“不”。你要不要统计一下自己对孩子说“不”的频率?不可以XXX,脏,不可以XXX,危险,不可以XXX,有害健康。我们无形中给孩子设制了个囚笼,孩子这么压抑,一定需要找一个出口来缓解压抑。
饮料就是甜甜的比水好喝啊,娃也经不住诱惑。如果我们管不好自己,有这样的榜样,娃怎么管好自己呢?亲子专家李雪就曾经发文说,零食让孩子敞开吃,压抑了不利于心理健康。
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不要吃惊,当我们真的对娃敞开,不加限制时,他反而会有节制。你想想一次喝两杯饮料,就甜的发齁了吧,一次吃三个冰淇淋试试,就病倒了吧。娃吃一次亏,下次还不学会判断,原来不能吃太多。我们舍不得让孩子吃坏肚子,一直限制,饮料反变得更有吸引力,妈妈不在的时候,赶紧满足一下自己。中医师高其武就认为,孩子正气足,是能够判断出那些食物是适合自己的。不要让我们的限制,变成孩子的瘾症。如果孩子总学不会自我管理,家长请反思,这是不是孩子需要缓解压抑而在寻找出口。
陪孩子学习自我管理。
当我现在再来反省自己的时候,就明白占便宜是吃大亏。双十一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放入购物车,没有买到,却浪费时间精力。
李笑来说,当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注意力,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廉价的收割。天猫、暴雪就是这样收割了我们的注意力,过程是很愉悦,可最后我们获得了什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一级“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一个自我实现的目标,如果此刻我们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就知道自己当下要做什么。而不是把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浪费在购物和游戏上。
陪孩子发现健康对自己的意义,他就能学会自我管理。要不要喝饮料,一次喝多少,也许只有自己试了以后才知道。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探索,才能明白一个健康的身体对自己有多重要。妈妈说不能喝饮料,饮料就变成一个越喝越上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