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凡 纽森猎头
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时间都和工作脱离不了关系,而工作的两条路径也是清晰无比,要么职业化就业,要么社会化就业,着这样的机会到底是谁给的呢?我和别人讨论过,也思索过,或许下面的几个小事情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切脱离实际的需求,都是虚妄
前几个月的一天,有一位95后的应届毕业小姑娘来公司应聘,而我恰好是这家企业的顾问,也就不能不顾也不问了。这位小姑娘长的比较清秀,说话也柔声细语的,化了妆,但是还能看出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模样,努力扮演着成熟,但是确实看不出紧张,这一点和我们这一代人找工作时完全不同。
简历上做的花花绿绿,到还算是比较清晰,在一页纸上努力累积学校与社会的经验。但是就是没有写学校的名称,这让我有些惊讶,一问才知道,学校是一家不很知名的职业技术学院,小姑娘似乎对自己的学校也没有多少信心。
面试过程还算比较顺利,小姑娘沟通起来没有什么违和感,经验和一张白纸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专业能力,剩下的就是挖掘一下潜力了,看看有没有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特质。最后问到小姑娘对于薪酬的期望,小姑娘的眼神闪了一下,回答说:
“我对薪酬没有什么太大的期望,只要能够满足的生活要求就行。”这算是一个合理的回答了,接下来就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了。
“我是外地人到青岛来工作,要租房,至少要2000块;物价这么高,我平时吃穿一个月大约也需要2000块吧;我是女生,还要买些化妆品,一个月至少也要2000块,基本上我的要求每个月发到手不低于6000块就行。”小姑娘说的比较慢,每次都要下定决心一般。
听完小姑年的薪酬期望,我竟无言以对。结果自然不是企业的合适的人选了。至于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
一个好的印象也许就是一个机会的开始
最近有一个HR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个小案例。她前几天也是面试了一位女生,虽然经验不足,但是知书达理,有问必答,不拖泥带水,也能有来有回,尤其是在信息通知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回复,职业感比较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吧,不太符合企业的要求,就没有录用。虽然没有被录用,但是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恰好认识的另外一个HR朋友招聘中,感觉该女生比较符合其要求,因为对该女生印象不错,就推荐给了另外HR朋友,没有多久,就得到其被录用的消息。该女生还特意打电话来致谢。
这让我的这位朋友也是成就满满,感慨良多。机会或许就是从一个印象开始的,不知道那些约了面试不来,也不说,甚至发出通知也从不回复的人来说,作何感想?
我们当下看到的成功足够多,总是感叹别人的机会太好,其实哪里有什么特别的机会,可能只不过别人在做人上更认真一点,而哪一点的机会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