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最近大热的《哪扎》里就有这么一句话: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偏见与生俱来。人本身没有三六九等,但偏见却总是起到划分标准阶级的作用。
就如同文中的黑人汤姆,他没有做错什么。相反的,他只是希望用自己的热情来改变其他白人对他的认知,他是充满善意的,他希望能拂去他人对他肤色的偏见。
但是现实却冷酷如斯。一个看起来证据确凿毫无悬念的案件败诉,只需要一个理由:他是个黑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什么东西让人丧失理智——即使他们努力想做到公平,结果还是事与愿违。
总有人不愿意扒下他的有色眼镜,在自己的世界认知里自得其乐。
这一点在体育竞技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体育政治,自古有之,而且实力越强,也能享受更多改规则的权力。
比如说,我们在乒乓球领域称霸,那么规则方就要想尽办法削弱这种优势,例如减少比分、限制发球动作、限制单项参赛人数等等;而在欧美的强势项目上,田径、游泳等,就想尽一切办法增加金牌数量,比如游泳项目可以分为自由泳、蝶泳、蛙泳,混合泳、接力…
这里容许我小小的猜测一下,以后可能还会增加一个“狗爬泳”。
所谓偏见,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欧美媒体会在文章里用“嗑药者孙杨”等侮辱词汇形容,却忽略了泳池服药最严重的国家是澳洲和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大量欧美运动员集体打压孙杨,恨不得羞辱踩在脚下,而对欧美运动员持证吃药的丑闻视而不见。
其实,这不是最奇怪的。
很神奇的一点是,那些深受偏见伤害的人们,自己心里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见。
好比汤姆,他在心底也是多少有些接受这个偏见的,或者说他不得不去接受。所以他在事发之后选择离开,尽管这后来成为他畏罪潜逃的证据;所以他在败诉之后选择了逃跑,而非等待再次判罚的结果。他人的偏见已经深烙于心,几乎所有的外部信息都在告知他偏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