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人类简史》《经济学原理》
数千年以来,从来不缺乏思想家或者哲学家把人类一切罪恶的源泉归根于金钱。
为什么?是金钱本身无上的吸引力,还是背后所代表的欲望?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回到金钱,或者说货币的本质上去追根溯源。
人类的历史上出现过各种五花八门的货币,有谷物,有毛皮,有贝壳,有金属,有纸张也包括现在发展到的用信息数字作为载体。所以,如果我们把那句话换一个情境说,变成“贝壳(那个年代的金钱)是万恶之源”,恐怕就要笑掉大牙了。
所以说金钱本身是万恶之源,并不是合理的。那其实是金钱背后所代表的效用?
金钱在人类历史上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没了金钱这个万恶之源,我们人类社会都会变成真善美吗?没了金钱这个东西,会给这个社会造成什么副作用吗?
在金钱出现之前,贸易依靠的是物物交换,但这种物物交换首先难以衡量,更重要的是要求交易双方欲望的一致性。
例如梵高先生一天肚子饿极了,想去餐馆饱餐一顿,什么也没有,就只能带着昨天刚画的画。餐馆老板对此毫无兴趣,显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实际上,他的这幅画作或许足可以把这个餐馆都买下来了。
所以说,基于以物换物,缺乏媒介的交易是缺乏效率的,而通常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中,这样的双方欲望一致性的巧合太过于偶然从而难以实现。
金钱,实际上是实现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法。
货币的出现给频繁的贸易创造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让每个人都术业有专攻,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所以,你还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货币在经济中被总结成三种职能: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计价单位(Unit of account)以及价值储藏手段(Store of value)。
至于前段时间出现的很火的各种形式的数字货币,到底是一个投机性的产物,还是真正的货币,我们对比一下货币的本质,就一下便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