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的美仁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也很幸运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首先,非常感谢参与教育行走的各位老师,我们在线上学习交流成长,不分彼此,成为教育行走的一家人。
其次,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找寻自我的伟大事物”
我们一起来思考,我们来这里的最根本的初心是什么(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来参与教育行走的初心是什么,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思考,也可以在群里分享)
——有时候会觉得,当一切静下来,当一切回到最初,褪去所有的浮华,你才能发现自己努力的真正意义。
我们都容易活在他人的眼光里,喜欢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积极努力的动态,好像自己的每一天看起来都能量满满。
但是当关掉手机,真正独处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不是真正充实,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底气和自信去过好每一天呢?
这个时代让很多人都活得很着急、很焦虑,好像什么都需要向别人证明,好像只有得到别人的称赞,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可是每个人都脚步匆匆,我们没有那么多观众,我们需要尊重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努力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而是……
第七届教育行走分享的专家大咖有很多,主题也很非常广。
面对这么多的学习,我到底学什么呢?“任何时候,都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太多的东西要抛弃,太多的东西要参与和反抗”。
晚清大画家吴昌硕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我以邝红军和张祖庆两位老师的分享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邝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不一样的好爸爸、他读书、教书、带孩子,把专心带女儿当成最重要的事业,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不拿学位;教了十几年书,不评教授。
全国非常有名气的张祖庆张老师曾入教初期“用打麻将剩余的时间来教书”“迟到,敲学生的头不小心敲了个包”“被家长追着打”以及后来辞去公职引起社会轰动。
邝红军和张祖庆两位老师的分享让我深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大学老师不追求教授的职称、读博却不拿学位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邝老师的初心是读书、教书、带孩子。因为有这样的初心,他才不遗余力,他才义无反顾,他才成为“中国的好爸爸”。
张祖庆老师呢?从用打麻将的空闲来教书的“年轻人”到省级新秀以及在后来突然辞去公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张老师想报恩、因为张老师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追求。
从两位老师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找到自己的初心——我是谁?
教育行走的学友曾分享过这样一段话:你想坐在哪把椅子上?很多人,可能竹椅也想坐,太师椅也想坐,能带来种种好处的、各式各样的椅子,都想坐,
却忘了我们其实只有一个屁股,一个屁股要坐几把椅子,自然会累,会纠结,会辛苦。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你选择什么,就会有怎样的行动;而你之所以行动就是因为有这样的选择。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用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同理,我们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认识自我,本身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终身的任务。
而一旦找到了自我,就会受到“自我这一伟大事物的”召唤,从四面八方赶来,极尽全力呼应伟大事物的召唤,再具体一点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你只需要5分钟就足够回到这个问题了。
这也是我参加此次活动获得的最大的感悟,找寻自我的伟大事物——我是马丁的爸爸,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当然,我还有很多很多的角色,但是占据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两个——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那我的初心是什么呢?或者说,我怎样才能做好这两个角色呢?其实,我和邝红军老师是一样的角色,爸爸和教师。我也只想做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好儿子)和好老师,这或许就是我的伟大事物。我也必将呼应我的伟大事物,与之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