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雨
(个人日记——吾日三省吾身。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想法,记录成长。文责自负,原创首发。)
昨天和作者沟通稿件问题,提出了两点修改意见,一个是书名过于文艺,不知所云,而作者自己的理由则是向他的偶像"周星驰"致敬。第二个就是内容标签针对的群体太过于小众。图书如今本就是利润薄,生存艰难,还主动把读者拒之门外,这不是自找死路,自绝于市场么?
我只能建议,不能直接说他,毕竟是合作,没必要也不值得。对于每一个人来讲,生活最终会教会他如何生活,教不会就让他一直碰壁,外人看到也不比说,说了也没用,听劝的普通人凤毛麟角,能听进去意见和建议的非有大智慧不可。
作为编辑,我理解他的想法,不赞同他的做法。社会上的合作,都是因为共同的利益,你是坚持了自己的创作初心了,实现了自己的出书愿望了,但是你不曾考虑过与你合作的上下有伙伴的利息,编辑决定与你合作,给你出书,那是有码洋追求和自己奖金希望的,编辑的中介作用就是做好平衡,平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好作者的创作想法与市场需求。如果一味坚持自己所谓的人权利而不考虑合作者的利益,估计也就一锤子买卖,难有后续,更无可能继续发展,越来越好。
曾经大学毕业刚入行,做编辑,后来转行去社里做发行的时候,主任在选题会上说我们,你们这么牛逼你去做编辑好了,干什么发行,干发行就是要为销售结果负责,不然全社人吃啥喝啥哪来的奖金。他说的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如此一个系统才能正常运作,一个选题才能推向市场,产生效益。后来我又做回了编辑,领导又说,牛逼你做啥编辑,你去做作者好了……编辑就得做好平衡,一味的为他人做嫁衣,那你自己吃啥,喝啥,没奖金怎么租房。
事实上作者也不都是牛逼的,只有大作家,有品牌影响力的作家才牛逼,才会被众星捧月,被争着抢着。对于写作者而言,自己的目标要明确,你是要追求著书立说,抒发自己,还是要追求市场效益,这两点虽不是泾渭分明,但是你得明白,当二者矛盾冲突时你该如何取舍?大多数普通合作者都抱有美好的幻想,又希望坚持自己所谓的小格调,小心思,又想要被市场接受,能够获得不菲收入,这就有点幼稚了。
平衡,统筹管理,说白了就是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全的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绪和利益,或者说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考虑小部分,小群体,甚至是个人的利益,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必不长久。如果只是喊口号,一味追求所谓的理想,空中楼阁,谁愿意与你合作,谁会一直跟着你傻傻的往前冲,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还得加夜草,如此他才能驮着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什么是通人性,通人性就是洞悉人心里的小心思,不会说出口的利益追求,洞悉它,然后尽可能的再对方的诉求和自己的诉求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让大家都收益,如此长久合作,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