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一部在老一辈里当时比较记忆犹新的电影故事。
这个电影在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但因为这个名字过度中式化,我曾经一度以为是个中国电影……但实际是美国的国宝级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电影全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
讲述了结婚的弗朗西斯卡在压抑的家庭生活间,遇到了帅气的罗伯特,两人虽已人过中年,但内心却在此时燃起了爱情的火焰,但最终他们只短短相处了四天,弗朗西斯卡难以离开自己的家庭,便就此分别,今生没有再见过面。
《廊桥遗梦》改编自小说,1992年出版,1995年就拍好电影上映了,当时的梅丽尔已经46岁了,伊斯特伍德更是65岁了。这本小说在当时的中国也被引进了,这种年纪的爱情故事本就不多,更不要提题材还是出轨了,可谓是震撼一时。
说实话,前两天看《廊桥遗梦》时,我作为一个经历还不算太少的人吧,许多桥段都可以预想到,因为这个电影是在太写实了。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女生如果会错过一个爱自己,自己又很爱的男孩,那基本是因为自己已经有主儿了。而《廊桥遗梦》的作者之所以将整个故事的主视角锁定在了女主角弗朗西斯卡身上,是因为女性的这种心态,这种环境,这种结局,实在太普世、太具备代表性了。
我们先看看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生活环境。
弗朗西斯卡是一名主妇,在故事的最开头,她做好饭叫全家吃饭时,女儿过来就将她喜欢听的音乐变了,弗朗西斯卡问要不要祈祷,也只有女儿敷衍一下,两位男人,丈夫和儿子更是无言,直接开吃,弗朗西斯卡被人像空气一样忽略掉了。
这可以说是家庭主妇的悲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圈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圈子里能获得瞩目,而弗朗西斯卡唯一的圈子就是自己的家庭。
可家庭当中的其他人并不是以家庭这个圈子为核心活着,孩子想在自己的同龄人中获得瞩目,丈夫想在镇子和工作的圈子里获得瞩目,他们自然不会太在乎家庭这个圈子,再说他们已经是这个家庭中最大的焦点了,更没必要再去博母亲的欢心。
之后和罗伯特相遇,弗朗西斯卡在聊天中透露了许多讯息。
她从一开始就没有多爱自己的丈夫,她是意大利移民,在自己的故土遇见了如今的美国丈夫,作为一个生活在二战战败国意大利的乡下女孩,能去美国生活的吸引力显然极大,丈夫或许没什么魅力,其实也根本不体贴,不关心她(电影妻子在车里痛哭,丈夫居然简单问了一句之后,就无视掉了,就算是一个普通女性朋友也不该置之不理吧?但我作为一个男人,通过我了解到的很多事情,不得不说很多男人真的可以做到置之不理,这是绝对现实的一个桥段),但丈夫是美国人就足够了,足够她显摆,足够带她来到梦想中的地方,其实很多时候心动不等于爱情(其实就类似于有个富婆说给我一个亿,我也会心动,但我不可能因为一个亿去真的爱一个人,有本书叫《忏悔无门》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就说的这个),情感什么的之后会萌发一些,但基本也局限于亲情,跟爱情并没有什么关联,因为一个男人如果没有魅力,本就不能勾起女人的爱情。
第二,从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的描述中来看,她的故乡,巴利和如今生活的衣阿华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所以罗伯特才来到了衣阿华,才在巴利停留过。也就是说,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和如今美国的生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她的梦想破灭了,可讽刺的是,吸引罗伯特驻足的也恰恰是这两个地方,而不是弗朗西斯卡所期盼的大都市,这都是在诉说,最美的因缘际会永远都是最容易错开的
罗伯特确实不同于弗朗西斯卡的老公,他高大帅气,风度翩翩,虽然离过一次婚,但在外面漂泊的日子也锻炼了他,举止谈吐不是弗朗西斯卡的乡下丈夫可以比拟的,而且罗伯特在乎弗朗西斯卡的感受,愿意帮她做家务,这都是令弗朗西斯卡动心的点。
在初遇帅气的罗伯特时,弗朗西斯卡毕竟已经离开情场几十年,从小镇餐馆里来看,也是老头子居多,看到罗伯特的她本能地体现出紧张,焦虑,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说实话我们在生命的最初,所有人都是孩子,这是天性,就跟一块铁,就算你再怎么改变形状,它的内核依旧是铁,成年人只是我们的伪装。
罗伯特则不然,看起来非常从容不迫,他漂泊在外几乎一生,从聊天里来看,他也和不少女性有过情史,但大多无疾而终,他未必没想迈出更深的一步,但肯定都以失败收场,所以他在面对弗朗西斯卡时也是小心翼翼,诉说自己是个不婚主义者,说现代的家庭观念桎梏了人心。
同为男性,不得不说这些或许根本不是罗伯特的真心话,但就和弗朗西斯卡对家的执著一样,这些话语都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因为轻易否定了自己的人生,那自己不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了?所以罗伯特虽然看着从容,实际上更加小心翼翼,因为不像弗朗西斯卡,他如果在爱情游戏里输了,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家”。
丈夫带孩子离开五天,女方主动,两人的进展自然比较快,罗伯特也对这个单纯又美丽的中年女孩十分有好感,但他始终表现得比较收敛,不过酒吧的一句话,却道出了罗伯特的真心,可弗朗西斯卡并不太能理解这句话,造成了两人之后的误会,也让罗伯特踏出了使自己心碎的一步。
罗伯特也早就意识到了,两人快乐的时光其实只有这四天,罗伯特害怕在这四天当中,将自己一生的快乐都尝尽了,所以才说了这样一句话。
再解释的明白一点就是弗朗西斯卡把心完全给了罗伯特,如果罗伯特不收,弗朗西斯卡还有家人,还有家庭可以保护自己。而如果罗伯特把心全部给了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却不愿意和他走,那他的心就只能永远寄存在弗朗西斯卡那里了,并且无法再找回来。
相信罗伯特一定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所以他懂,“爱”是弗朗西斯卡唯一会跟自己走的理由,但她不走的理由有更多—社会、道德、家人、孩子、还有自己那四十多年的人生,每一样都拉扯着她,使她无法离去。
但第二天一早的吵架,又将罗伯特逼上了这条不得不表达自己真情的路,最后迎来的自然只能是残忍的拒绝,好在罗伯特走得干脆,否则我认为弗朗西斯卡甚至会用“刀尖”(这里指狠话或者绝情的行为)逼着他离开。
看完这个电影,谴责两人之中的任何一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人生在世,是很少有那么巧能在最好的时间,遇到最令自己心动挚爱的人的,真正的爱情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是极为稀缺的,所以我们才这么喜欢看爱情故事。
雨中的罗伯特大概是电影历史上最令人心碎的桥段了,但小说的作者很明白,弗朗西斯卡就算哭得再伤心,也依旧坐在车里,可以遮风避雨,罗伯特虽然不会哭,却只能站在凄风冷雨当中,选择自行离去。
有过类似爱而不得经历的朋友,看到这里,应该也会被勾起一些沉重的回忆吧。如果人生有幸能遇到相互的灵魂伴侣,听我的,别因为年轻选择多就轻易放弃,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的,用着用着就没了。我们每天都在老去,失去一天,就是一天。当然,人家是已婚的,或者只是你单方面的,千万别去触碰了,大家都会受伤害,伤得最重的,也只能是你自己。最后就像罗伯特,心碎了无痕,还得拾起碎片独自离去。这世上有很多事,不光光是爱情,而是那些对你的人生至关厚重的事物,不要等到大家都身衰力竭,容颜尽失,失去了可以燃烧岁月的能力和勇气后,一切,才是真正的太晚了。没有谁愿意活在枯萎无味的生活中。但时间不会让步,做你能做,爱你所爱。一切,都别太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