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竭尽全力,其实是一种错觉,只是努力了而已,离真正的竭尽全力还有千山万水的距离。
竭尽全力之后到底是个什么光景?如今回想起来,我这三分之一生(假定能活到九十多岁)竭尽全力的时候只有两次:一次是高考,一次是考研。
考高中那会儿我们那里还是划区上高中,我所在的郊区只能读两所高中,只是烂和更烂的区别,我选了其中稍微不那么烂的,超了录取分数线将近一百分。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高中到底有多烂吧!好些老师讲讲课就讲不下去了,因为他自己也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要想一想或者下课去问问别人,当然别人也未必比他强。
于是,在这种低起点的情况下,我别无选择,只能竭尽全力。
宿舍是大通铺,一间睡二十多人,每天晚上熄灯之后我就在被窝里面支起手电筒背书,一直背到凌晨才睡。近视眼就是那段时间落下的。
遇到奇冷的冬天,宿舍墙壁上都结着一层层白霜,睡觉的时候都能看到自己的哈气。早晨六点钟起床背单词,天还乌漆麻黑的,热水是没有的,只能用冰冷的水洗簌。
食堂没有凳子,只有几张破桌子,大家吃饭都得站着。早餐有时候连粥也没有,就是馒头就着几块腐乳。午餐晚餐去晚了就没有了,冬天基本上顿顿是掺着煤渣的大白菜(食堂总是把大白菜堆在煤堆上面)。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竟然学得废寝忘食,对知识如饥似渴。有时候因为解一道题错过了吃饭的时间,饿着肚子也很开心。有时候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忘记在下课时间上厕所,憋了一节课也不觉得怎样。
由于我们高中在市里差不多是最差的,没有兄弟学校愿意跟我们交流,刷刷别的学校的题是不可能的。查找资源?那时候电脑还是486,也没普及互联网。
所以老师们就靠着自己仅有的聪明才智给我们印试卷做,那种油印的黑纸,写完沾了一手臂黑铅。每次有试卷做的时候,我都很开心,无比珍惜、认真完成。
就这样,高中三年,条件艰苦,却没有抱怨。回想起来,我只有在那个时候才体会到了心理学上说的:幸福的心流时刻。
我想,这种心流时刻,应该是只有倾注全力去完成一件事之后才能体会得到吧!
后来我考上了一个二本院校,横向比较肯定是不够理想,但对于这样的起点来说,已经是竭尽全力之后的理想结果了。那年我们高中,只有三个人考上了本科!
读了大学,并不开心,因为不是理想中的大学。大三那年,我决定考研,进入了人生中第二个竭尽全力的阶段。
我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见过凌晨五点校园的天空。那两年,夏天我在早上五点起床,到学校的公园里读英语,一个人,很大声也不怕打扰别人。然后收听“敌台”———“美国之声”,练习听力。
晚上宿舍熄灯后,我就在走廊昏暗的灯光下再背一会儿政治和单词。至今我仍然记得那条走廊的每个细节,还有从这头走到那头要三十三步。
因为每天在走廊里晃荡到深夜,2001年那场绚烂的狮子座流星雨来临之前,宿舍的姐妹都嘱咐我叫她们起来。等到第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的时候,我跑去叫她们,她们嗯了一声转过身又沉沉睡去。
于是,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宿舍走廊的窗边,欣赏了那场终身难遇的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
竭尽全力的人,总能看到人生中不同的风景!
考研的结果在预料之中,超过录取线好多分,英语成绩尤其突出。我考的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较高,有口语面试,面试老师还以为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得知是本专业的之后,直接给了口语免试。
只有竭尽全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
此后的人生,我再没有竭尽全力过!工作算不上热爱,只是尽职尽责而已。写文章没什么天分,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在心大脸皮厚,自我感觉良好,才一直写到现在。
前几年我在纸媒上发文章,小有成绩。后来抑郁了一阵子就没坚持下去。有时候翻翻电脑里那些没完成的文章,就觉得万分可惜。如果一直坚持到现在,会怎么样?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人生一向是:多数人“活”在黑夜里,一些人“死”在光明前,只有少数人,双脚能牢牢地站在大地上,迎接朝阳。
在一件事情上始终保持竭尽全力并内化之为一种习惯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这种状态最开始一定很累很难,但坚持下来变成习惯之后,就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为今之计,只有面对现实,然后勇猛精进。无论起点多低,哪怕是从幽深的井底慢慢爬上来,也要看看外面到底是阳光明媚还是大雨滂沱?
反正我们除了这一生也没有别的时间,在专注且热爱的事情上,能竭尽全力,就竭尽全力!我想看看最后的结果如何?
————————————————————
说实话,我特别期待亲爱的朋友们点个赞给我,如果你们觉得我写得还行,就点亮红心️️吧!你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