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还在五一假期内,几乎和老妈形影不离,当然,到菜市场买菜也是合体人共同现身喽。
买鳊鱼。有“身份证”(产地标签)的12元一斤,没有的10元。那当然买放心鱼啊,挑了挺大的一条,19.60元。老妈当时就和摊主交流上了:“你们这儿的鱼怎么这么贵?我们那儿四块五一斤,这里一斤鱼在我们那儿差不多能买三斤了!”摊主是个中年男子,好脾气地说:“是呀,阿姨,因为这里是上海啊!人多呀,成本高呀,我一天卖低于300元的话就一分钱不挣……”
买馒头。老妈不喜欢吃米饭,还是喜欢吃面食。同事李qian老师也爱吃面食,早就给我推荐了市场边上的那家,说馒头葱油花卷包子饼什么的品种齐全,还好吃。并且,一般来说高庄馒头和花卷都1.5元一个了,但这里都是1.2元。老妈又和我说了:“你们这里的馒头怎么这么贵,我们那儿五毛钱一个,就是超市里的馒头贵一些的也不过是两块钱三个可大可大的大馒头!”
买苹果。作为糖尿病人,老妈的饮食一向很节制,有规律。水果很少吃,只是雷打不动每天消灭半个苹果。在水果大卖场,富士苹果有五排,每斤的价格呈递增曲线:5.8元,6.8元,7.8元,8.8元,9.8元。我走过去时,正好看到店员把一个稍小的苹果从9.8元那一排扔到了8.8元的那一排里,哦,原来它们的区别仅在于个头的大小啊,那我就拿8.8元一斤的吧!三个苹果,11.7元。老妈又开始说了:你们这里的苹果真贵,我们那儿十元钱三斤的都比这大好多!
买黄瓜。本地很新鲜的黄瓜4.5元一斤,矮粗胖空口吃的黄瓜6元一斤,四根大小不一总共9.8元。老妈说:你们这里的黄瓜真贵……
在家里,我扫地。忽然想起这鬃毛扫把是老公新买的,就让老妈猜多少钱。老妈说我们那里的小市场连扫把带簸箕15元都是很好的了,你这只是扫把,10元?哈哈,老妈,27元哦!不过这个鬃毛扫把可不是只有上海才贵,哪里都贵的,都是30元左右的。
老妈刚到上海,陪我买菜时,总会时不时地要比较价格的,就像初到国外的中国人买东西时都要折成人民币来衡量是否划算一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老妈就会习惯的。
我知道,老妈这样地感慨上海的东西比老家的要贵,其实是在心疼我们打拼的不容易。她说你们这钱真不抗花啊!今后还要多节俭,别总乱花钱了哈。
是的,不得不说上海被称为“消金库”是有一定道理的。上海的生活成本高,在这里打拼还没有买房的外地年轻人每月工资一万元都不一定能存下钱,房租差不多就去掉一半了,加上其它餐费、手机费、交际费已所剩不多了。对了,还有交通费也是一大块支出吧:上海公交车票2元起价,地铁3元起价,一般人上下班来回可能需要10元钱车费,这还算是正常的,住的远的车费更高。
唉!在魔都“居大不易”呀,好在我们已经在上海安居乐业了,今后一定要珍惜我们幸福生活的每一天呢!
补记:
昨天儿子发感慨:多少年没见到五毛钱的馒头了。他当时的坐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今天在联华超市给老妈买了清美手撕馒头,4小只7.2元,老妈接受了,没说口头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