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明天曼陀罗要进入分化篇的自由描绘了。回想之前刚开始进入分化篇时,我是不适应的,不知道要画什么,也不知道要选择什么颜色。这时常让我陷入纠结犹豫的情绪中。
曼陀罗本身也折射出生活的状态。从2月初,我就陷入恐惧焦虑中,很多事情我都选择逃避。这一度让我陷入抑郁的状态,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对,被动等待生活给我答案。
我一直很难接受这种状态的转变,不断去分析原因,却没有任何行动,只在原地踏步。
I:那曼陀罗给你带来了什么改变?
W:在分化篇开篇,就提到荣格的一句话:
思维会促进认知和判断;
情感会告诉我们,事物对我们有多重要或不重要;
感觉会透过看、听、尝等,向我们传达具体现实;
直觉使我们能推测背景中隐藏的可能性。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进入分化阶段,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联系和链接,包括四个方面:
1.尝试与不同的人交流沟通;
2.专注做事,并感受自身的情绪、情感和身体状态;
3.主动观察身边的人事物;
4.主动尝试从未做过的事情。
最近这段时间我常说“要改变”、“要改变”、“要改变”,但“改变”是什么?或者说,怎么做才会产生改变呢?
现在我能感觉到自己在进入分化阶段,除了能从画曼陀罗分化篇更有感觉外,还从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比如主动尝试做项目组长,改变生活习惯(如将瑜伽调到睡前)。
其实,改变需要从行动、想法、情绪上产生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做出假设——我想要做什么,我想要获得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去试错。
这个过程,就是在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经历,走出自己的圈子。通过接受大量不同的信息,来增加自己的选择,但是选择增加了,敢选吗?
这时候选项没有好坏,只有对错。
I:你说的有道理,但之前为什么你活得如此“禁锢”呢?甚至不愿意去改变自己,逃避现实?
W:从曼陀罗来看,我在保护篇的基础没有打好,没有给予充足的关注和照顾。一旦进入到分化篇,就会出现卡顿。
折射到生活就是,过去我一直都是通过不断鞭策自己,不断责备等方式,促使自己行动。
这样做能给我带来很大好处,因为我的生活环境挺安逸的,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这不能支撑内心某些欲望。于是,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改变。
但这么做有两个问题:
1.这些动力来源于痛苦,只要生活不让我那么痛了,驱动力就不会那么强了。我也就回到迷茫、停滞的状态。
2.总是盯着自己做不好的地方,或是还没有做好的地方,人会变得畏缩——既然都做不好,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而由此,我把自己禁锢起来,不愿意试错,不愿意承担责任,于是我的观念逐渐变成:外面很危险,不要做太多尝试,最终活得越来越狭窄。
I:你说的有道理,但支撑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
W:没有依据,这是我对自己生活的观察,然后做出的主观判断。
I:那这些还是假设咯?
W:是的,这是初步的推测,不一定对。它对我最大的意义是,我需要通过写人生日志,发现并觉察自己的行动、想法和情感,然后由此提出我想要做出的改变,最后再做出行动。
I:这还是很抽象的,听不懂。
W:恩,我先梳理思路,回头再写出行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