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该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乌伦古河岸的戈壁,定居在葵花地边的地窝子时,那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荒漠上开辟的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旱、虫害,直至收获。此外,作者还记录了劳作在向日葵地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和鸡鸭鹅等家禽。
《遥远的向日葵地》中所写的,是李娟母亲十年前在新疆阿勒泰乌伦古河南岸承包的90亩贫瘠土地。她用简洁细腻的笔触写向日葵地,又不止写向日葵地。她写“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的戈壁风光与碱水浇地的无奈,写猫狗兔鸡鸭作为“家庭成员”的相互依靠与各自使命,写年迈外婆在异乡漫长的等待与离去,也写母亲三年间播下第四茬种子后终获丰收的坚韧与辛劳。这些对大自然中脆弱微妙又富于尊严的生活体验的描绘,字句间汩汩流出质朴与温暖,是她在贫瘠土地上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尊重和思考。
推荐理由:
李娟的散文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游牧精神。《遥远的向日葵地》中,那块令人忧心的年年歉收的田地,不竭地生长着天真的喜悦。她的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
《遥远的向日葵地》所写的人就是真实的存在:我,“我妈”,外婆,叔叔,大红花等都是触手可摸的。尤其是写“我妈”时,李娟毫不隐晦,既写她的能干,又写她的强悍,还不忘写她的“女人味”。在《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里,她是这样写“我妈”的:
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
这个“我妈”太能干了!
在《我妈和我叔》里,她是这样写“我妈”的:
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我妈从小就不是好惹的。刚上小学一年级就显山露水,同桌男孩要是不帮她写作业,就把人家打得满地找牙。直到上了初中,个头儿、体力渐渐跟不上男生了,打十次架才能赢一次,这才稍知畏怕,略微懂得什么叫作“忍气吞声”。
这个“我妈”从小就是一个“女汉子”!
在《人间》里,她又是这样写“我妈”的:
别看我妈平时的哈语水平不咋样,说得磕磕巴巴,可一旦和村里的妇女们捣鼓是非的时候,水平就一下子上去了。无论表达得再艰难,也不急不躁。几个女人围坐一圈绞尽脑汁地组织语言,哈汉双语并驾齐驱,死也不愿意放弃当前会议主题。
这个“我妈”像天下所有人的妈一样,好“捣鼓是非”,好议论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