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是个大问题,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散养和家养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散养好,可以让孩子充分与大自然进行交互,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增加对自然的亲和力。
可以接触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际交流的风格,让孩子不但不怕人,而且还能与他人进行很好的沟通,增加者方面的见识,进行历练。
虽然这不是刻意为之,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经常被家长带出去见人的孩子就是比不常甚至不被家长带出去的孩子有见识,交流能力更强。
有人认为孩子家养好,孩子在家里,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自己看得着,即使孩子有什么不轨的小动作,如玩手机、打游戏,也能看到,进行纠正。
家长认为这样比较好,至少家长自己认为是这样,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讲,很多家长还能辅导孩子的功课。
我以前也有这个想法,我那小外甥女,小学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问我,我尽可能用她能听懂的话讲给她听,效果挺好,后来到了初中,这套方法在某数学题遇到问题了,我不会了,从此,我就不再辅导她了,让她自己思考,或请教同学、老师。
估计很多家长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甚至把很多事情都为孩子做好,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做。
我觉得,这两种方法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把两者好的方面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一方面,带孩子外出,去旅游、参加一些必要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更可以比同龄人提前知道很多知识,进行思考,增长智慧,对将来的成长和成才有好处。
但孩子除了进行必要的外出活动意外,主要的还是学习,在保确保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活动,是最好的。
另外,即便是家养的孩子,也要适当放处于进行适当的运动,接触大自认的气息、晒太阳,让自己的身体活动起来,适当的运动是有助于脑力的思考的,至于玩游戏,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适度玩一会儿,就当的学习之余的休息,也无妨。
而且家长以身作则,自己不玩游戏,身教大于言教。
做任何事,不可走极端,否则就会得了这个,后来才发现失去了那个,教育、影响孩子,让其知道自己现在的时间主要应分配在学习上,其余的适当、适度就好。
但有个例外,那就是对自己的爱好,可以稍微多投入一些,毕竟那有可能是他的天赋,重在挖掘。
毕竟,天赋不可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