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和施特劳斯,都是非常知名的19世纪作曲家,作品也深受大众喜爱。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更是广为传唱,人人耳熟能详。我身边绝大多数人都非常爱马勒和施特劳斯,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避免和他们谈到这几位作曲家,实在不想因为这种喜好问题引起争执。
事实上,在马勒第一交响曲里我听到了好些其它作曲家的影子。比如有些地方很像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风格,听着音乐几乎可以看到一群身着华服的达官贵人们在跟着音乐翩翩起舞,不知是不是因为马勒曾经在维也纳呆过十年呢?还有一些地方,比如最终章的结尾,感觉他想塑造出一个贝多芬式的英雄且辉煌的结尾,但是用力过猛反而东施效颦。
在某些方面上,我觉得马勒和施特劳斯很像(这里指的是Johann Strauss II)。他们都能写出很多优美的旋律,但是写不出好的音乐来衔接这些旋律,导致听的时候(至少我听的时候)感觉音乐发展非常无厘头,前段和后段没有任何关系。马勒第一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里的两个主旋律的确相当优美,但是转换的时候的音乐实在让人不知所云。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也有同样的问题。每段的主旋律都很好听,但是从一个主题到另外一个主题时简直让听众一头雾水,导致整首作品完整性流畅性非常欠缺。
下图是蝙蝠序曲最开始时的主题。
可是接下来马上进入柔和的另外一个主题(双簧管奏出)。整个Allegro vivace部分听上去和新的Allegretto部分根本没关系...
音乐进入另外一段柔和部分(Allegretto)后突然由换成了节奏感极强的华尔兹,速度堪比变脸。
柔和部分
突然出现的华尔兹
最后更是从悠闲的Allegro moderato突然到了più vivo,而且两个旋律真的听上去没有关系(唯一的关系可能就是他们都在之前出现过)。下图是Allegro moderato进入più vivo前的几小节(allegro moderato太长,截图大家可能没耐心看)。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找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来听,看看你们觉得这些转折点是不是很生硬。
马勒的交响曲也有上述的同样问题,所以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听马勒。可能喜欢马勒的人会说他会写好听的旋律,能成功制造气氛,作品相当宏大所以很震撼。可是很多作曲家都会写触动人心的旋律:贝多芬,拉赫马尼诺夫,Rimsky Korsakov,普罗科菲耶夫...也有很多作曲家能写有异族风情的旋律,比如德沃夏克和波罗丁...会制造气氛的作曲家也很多,德彪西与拉威尔那一帮印象派作曲家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要是想听大型作品的话巴赫还写了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呢,马勒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注:音乐是非常主观的,所以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希望大家明白我不是否认这几位作曲家的才华,只是解释我个人不喜欢他们的原因(没有才华的作曲家写不出传世的作品的)。欢迎评论或者简信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