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情绪是一种自发的、被动的反应,它不受自己控制。现在我们发现,我们要纠正这个观点。情绪其实是理智的一种反映,在某种程度上二者是不可或分的。我们以前总以为大脑左半球、右半球的分工非常明显,甚至有人会说某个人“情商高、智商低”。其实我们现在发现,二者相辅相成。所以情绪其实也是一种智力。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兼校长彼得·沙洛维,就提出了“情绪智力”这个概念。
这个能力是可以锻炼、修炼的。有很多办法可以帮我们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做情绪调节,我们可以转移情绪,我们可以做一些行动。总而言之,就是情绪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意识、努力,包括我们的认知来加以改变的。知道这一点的话,其实就会对很多人有帮助,因为我们总以为情绪是不由自主的,是控制不了的,其实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关键要用科学方法去做,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具体的方法。
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我曾经提出来“八正法”,就是最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就是深呼吸。因为人在焦急、生气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呼气会特别快、特别重,所以有个词叫“气呼呼”。反过来,如果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猛吸几口凉气,这其实对自己是有帮助的。
抚摸身体也有帮助,现在我们发现摸胸、摸肚子、拍手、拍胸都对人有帮助。所以我们经常说,大猩猩在捶胸顿足的时候好像是在发脾气。它确实是在发脾气,也是在舒缓自己亢奋的情绪。我们人也可以通过一些抚摸身体的动作来舒缓情绪。
还有闻香,香气也能很快地安抚我们的情绪,所以中国古代有句说法叫“君子佩香”。英语有个常用的表述,叫作“闻一闻玫瑰的芬芳”,其实也说明香气有助于情绪的缓解、调节。
当然还可以沟通、交流、谈心、说话、运动、冥想,这些都能对情绪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