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不仅事关一地一域发展,更事关“国之大者”、党之大计。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出事”的处事原则看似领导干部追求工作无误不被追责,这也无可厚非,但一味地爱惜羽毛害怕出错,为了“不出事”而“不做事、假做事、怠做事”,无疑是违背了为民服务的初心。只求“不出事”的心态本质上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
只求“不出事”,为何容易出事?我认为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干部的思想“滑坡”,一些干部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时,第一时间并非寻找问题根源并解决,而是选择了逃避问题。因为一旦工作出现问题,相关责任人往往会受到严肃处理。然而,这种看似稳妥的做法实则是在为未来的危机埋下伏笔。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从中反思,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既要抓好思想觉悟,又要抓好实干本领,才能绘就为民造福新图景。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关键是要保持思想上的干净和纯净,在学思践悟中认识到政绩观偏差带来的危害,党性意识不强会让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最终还会误入歧途。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党的知识,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扫清思想杂念。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加强实干担当精神。关键是要加强责任意识,树立实干为民的观念。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想信念,而且要在实干中敢于硬碰硬,面对挑战要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在每一次挑战中汲取经验教训。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无论我们身在哪个岗位,都要多办顺民心、得民心的实事,让人民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果,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用群众满不满意来衡量政绩观是否正确,我们要办好老百姓的事情,不能急于求快,更不能视而不见,要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最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
总之,“不出事”心态下的隐患不容忽视。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事业观,做好模范,勇于破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