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行高峰期的春节,机票为什么不升反降了呢?
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自己提前预订的北京到珠海的机票,价格比半个月前下降了600多元。面对这种情况,网友试图联系航空公司要求补差价,但遭到了拒绝。
如果是你,你会给网友退差价吗?
这两年,经济萎靡,消费降级,各行各业都受到了重创。
2024年的电影票房比2023年整整少了100多亿元。
2024年的失业率相较2023年也是飙升。
乘机的人少了,航空公司降低机票,是为了减少自身损失。
乘客买机票,多花了钱,要求补差价,也是为了减少自身损失。
经济市场中,每个参与的主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衡量自己的投产比。
(2)什么是投产比呢?
我是干电商的,每天和同事聊的主题都是投产比。
投产比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
一个产品,如果我的成本是1块钱,售价2块钱。
我花1块钱做广告,卖了2块钱,投产是2,不亏不赚;如果能卖3块,投产是3,还有50%的利润;如果卖了1.5块,投产是1.5,亏了50%。
也就是,如果我花钱做推广,至少得保证我的投产在2以上,否则,我卖一件亏一件。
在成本和售价一定的情况下,我的投产比越高,我赚得越多。
一个4、5个人的小小电商公司,每天都还在算投产比,更别说航空公司这个庞然大物了。
如果航空公司投入的人力、物力一定的情况下,机票卖得当然是越多越好。如果飞机的上座率很低的话,可能连人力物力成本都hold不住,所以,降低成本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呢,我们也有一个投产比。
比如,从北京到珠海,飞机是1500元,时间是3个小时,高铁是800元,时间是10个小时,路上差了7个小时,票价差了700元,如果不是特别赶时间或者不是别人掏钱的情况下,如果我的时薪达不到100元/小时,而产出(从北京到珠海)是一样的,那么高铁的投入更低,也就是投产比更高。
所以,你看,航空公司和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算一笔关于投产比的经济账。
(3)任何事情与经济挂钩,都讲究投产比
任何事情与经济挂钩,都是讲究投产比的。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缅甸残害那么多条生命,国家还没有出面去管?》,很多人抬杠,说我们国家这么厉害了,就应该为老百姓出口气。
国家不是没有管,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管。
我从国际形势、政治立场等方面分析了很多原因,但唯独没有提及其中涉及到的经济原因,个人价值于国家贡献的投产比,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某行业的专家被骗去了,你说国家会出面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再肯定了。
比如,救一个人需要动用100万的人力物力,行业专家为国家创造的价值上亿,而我们普通人呢,连10万都没有吧,那么,试问,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你会怎么选?
又有很多人抬杠:我们都是国家子民,国家不能见死不救!
我们都是国家子民没错,但是国家有14亿子民,他凭什么先救你呢?
或者说,如果你现在有14亿元,你会不舍得花1块钱吗?买一颗棒棒糖你会心疼吗?
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的父母有2个孩子,一个孩子一年挣100万,一个孩子一年挣10万,一年挣100万的孩子每年给父母20万,一年挣10万的孩子每年给父母2万,你的父母更以哪个孩子为重呢?
这是人性!是现实!不容反驳!
你认不清事情的本质,就永远只能做一个不动脑子的键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