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点开,乔任梁在知乎上发表的一条信息:
“我对于其他的都还没有这么在意,我几乎不会发胖和有很大问题。唯一讨厌的就是网上被黑,每次当我看到这么一帮人,每天都骂我的时候,用生殖器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骂我的时候,我就非常非常想骂回去。我就是这么一个玻璃心的人,哪怕我有着不算矮的个子,所谓拽拽的气质,但夜晚难过还是到了骨子里,去不掉的。
每个休息日,我几乎都在翻骂我的人的微博,然后就这样躺在床上,心想着干脆不干了,但不干,又面临着极高的违约赔偿。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看着那些6位数进账,然后面瘫地拍戏,反正怎么拍都有人看,再打个电话给家人,三片安眠药,睡觉。”
看着这些话,我只想谈谈“玻璃心”。
玻璃心人儿实质是很轻易自我否定的人群
玻璃心人,出现自我否定的表现包括这些:
1.当问题发生时总觉得自己有问题
▪当我的朋友/恋人/领导……拒绝我的时候,我就很难受。
▪当我的朋友/恋人/领导……否定了我做的事后,我就觉得我很不好。
▪我常常很自卑,羡慕别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都不如别人。
比如有个朋友,郁闷时经常在大家面前吐苦水。他在工作中自认为很认真负责地,貌似按照公司要求写出一个很漂亮的文案,结果领导看后觉得他异常不专业,更糟糕的是,领导并不直接跟他挑明,而把对他的不满在其他员工里传播。经过这种传播,周边同事不再理睬他,让他成了一个孤独的“圈外人”。在沉默的群体空气里,他觉得自己很受打击,再怎么说也是练习过几年功夫的经验老到的专业人员,居然还被人痛骂不专业,联想起过往多次被痛骂他不专业的经历,开始觉得自己很不专业,也愈加怀疑过去没能让他成长的人生,到底是白过了吗?为什么自己过得如此糟糕?
2.无法控制的难受让自己产生放弃的念头
当沉浸在否定时,周围已失去任何光彩,昏沉大脑下,难受心脏在异常缓慢地跳动,真想倒把凉水让它凉快一下。
这种难受过后,开始在比较中怀疑人生,为什么唯独自己不能成为“别人眼里肯定”的人,于是开始否定自己过去的存在意义。
无法再以“毫无值得赞美的特长”的自己去面对“否定自己的人”,开始在脑海里计划逃避,选择不再做这件事。当放弃念头闪过大脑,脑海里是一片轻松与舒爽。
但现实生活压力,让人只能仅仅在大脑里思考一番“放弃”而已,过后还需勉为其难地坚持,直到神经崩溃,蜷缩在封闭的空间自己一个人反省,或者跑去借酒消愁、暴饮暴食,诸如此类的行为只为让自己的大脑得到放空。
3.“自我否定”模式自我循环
这种自我否定的模式就如某个触发器一样,只要他人的否定继续出现,“自我否定”反复出现。
为什么有这种思维模式
去深挖“玻璃人儿”的原生家庭时,会惊人地发现,他们那被否定的童年里有多少创伤。在长大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批评、指责、拒绝、否定。
当100件事都持续受到负面评价的时候,很自然就上升到了“我这个人不好”的层次上。他们即使做好了,也会被权威们找到不好的地方,然后被指出否定。权威们即使找不到可以否定的地方,也不会去表扬和肯定,只会很理所当然的就这样。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对否定和拒绝及其敏感,很自然触发他当年辛苦建立的保护机制:我被否定和拒绝,是因为我不好。
刚刚谈到的那位朋友就是如此,从小被老妈训斥大小事,比如小时候看到好看的动画片,看得过于投入而忘记写作业,随被老妈训斥;坐在沙发上不收拾整乱的桌子被训斥;没有邻居小孩有礼貌又被说成不懂事;考试成绩不好被说成笨蛋。这些让她养成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只要别人骂自己,就觉得自己分文不值。长大以后,这种思维模式延伸至工作及交友。在工作中,只要客户说他不专业,他立马觉得全世界一片昏暗,联想起以往每次的谩骂,继而觉得自己就是不专业的,那么过去的工作到底都在忙些什么呢?过去的工作是不是白白度过了?
说到底,成长经历中出现的否定场景让玻璃人儿认为:不按对方思维出牌就得不到爱。马斯洛说人有五大基本需求(从低到高的追逐方向看):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玻璃心人”陷在了“爱的需求”中,生存所需可以压缩到最低,安全可以不管不顾,尊重和自我实现更是不怎么在乎,一切都因爱而失衡。
在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 家中的妹妹久美体弱多病,因此父母(尤其是父亲)对于久美投注更多的关爱,松子也感受到双亲的偏心。父亲从来不认真看过松子一眼,从来不主动买东西给松子。松子为获得父亲的爱,经常拿出唯一能逗父亲笑的鬼脸让他开心。
这种思维模式带到她日后的工作、感情里。 贯穿松子一生的三句话:
(1)为什么。
(2)我的人生结束了。
(3)生而为人对不起。
为什么父亲不能分一点对妹妹的关爱给我?
为什么我面对学生偷钱事件只想息事宁人受尽各种委屈最后还害自己丢工作?为什么我如此为八女川付出却被他虐待?
为什么我败给冈也那个平庸丑陋的老婆?松子大叫“为什么”并不是在寻找事情变糟的原因,她对改善现状也毫无兴趣,她的“为什么”,意思是“凭什么!”,她只是在不忿,她几乎从不反省。
玻璃人成长模式
重新输入“好与坏”的价值评判标准
在自己的内心树立一个评判好坏的价值观,很多时候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或忽略,仅仅因为他的理解与自己不一样。如果是这种模式,尽管按自己的理念活下去即可。工作做不好被批评,也许因为领导今天心情不好,或者他自己也没这种能力去评价这项工作,只是胡说一通而已。也罢,不就拿一份工资,忍耐一下,积攒能力离开这种领导即可。
但有时候,的确是自己的做法没法达到世人要求,这时告诉自己:在当下这项工作或生活里,自己只能以这种面貌活着,尽力调整过来即可。
再不适合,换一种生活,也许也是海阔天空,最起码自己过得自在。
不管是哪种方式,能让正在难受的“玻璃心”快速走出低落的,还是身边爱人、朋友无条件的接纳和关爱。一个电话、一个拥抱、一次倾听,都显得非常重要。
以上
June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