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学问》里的第三章话题,里面的说法很有意思,刷新了我的认知。
1、在常见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风险劳动”。
以前觉得劳动就只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但是按这章的说法,其实一份工作里面可能会同时包含三种成分,里面的案例很有意思,可以对照着分析下自己工作的构成。
为了便于理解“风险劳动”,在这里我试着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用钱生钱,以简单存银行吃利息为例,直接在手机上点两下就行了,既没有脑力消耗也没有体力付出,感觉钱来得太容易了。现在知道,这里面其实承担着风险,钱放在银行里,失去了投资其他利率更高项目的机会,而且如果银行倒闭(虽然在我国估计不太容易发生,社会主义好呀)钱就取不出来。这种风险劳动看起来是最轻松的,但是如果一旦失败,也会损失惨重。
2、如果你整天忙忙碌碌、日程排满,那反而说明有问题。要让自己有时间闲下来,要让一部分人经常能闲下来,去做些看似没意义却更具挑战性的事,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这个现象,叫作“懒蚂蚁效应”(Lazy ant effect)。
之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当和尚遇到钻石 》,里面提到“圆圈法则”:
那就是每逢星期三,我非得休假不可。如此一来,我可以暂时离开办公室,寻求灵感。
圆圈日的主要目的在于打破惯例,利用一些时间思考“为什么”,而非“如何”执行工作。这段时间是用来计划、用来反思的;它或许也是获得新的灵感来源的最重要时刻。
懒蚂蚁效应和圆圈法则说的都是人要给自己留点空闲时间,从眼前重复琐碎的日常中脱离出来,站在长远的角度去思考今后的方向,避免陷入浑浑噩噩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