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楼下住着一对老夫妻,她们家的小朋友和娃同校,放学接娃时会经常碰面,自然就多聊上几句。几年时间里,除了在娃上学路上遇到,从未在其他场合见过,包括家门口经常光顾的菜市场、超市和饭店等。说实话,真羡慕有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家里的饭菜肯定比饭店干净卫生,哪像我们这些匆忙又懒惰的家长总是带娃去饭店里对付一口,潦草度日。家门口的菜场和超市虽然价格贵点,但离家近、关门晚,下班后刚好还能赶上买菜,别的不说,就花钱图个方便吧。
一日,我从超市买菜回来,在楼下遇到了骑自行车满载而归的叔叔阿姨,才知道原来二位经常去郊区的菜场买菜。阿姨讲那里的蔬菜新鲜又便宜,我手上一斤青菜的价格在那里可以买两斤。见我心动不已,阿姨便邀请我周末和她们一同去郊区菜场,我满口答应。分别时,阿姨叮嘱我两点:一、早上六点出发;二、衣服穿得随便一点。看看我身上的套装,再看看阿姨一身街头大妈的随性打扮,我明白了。平日接娃的阿姨可不这样,她总是一身时尚又精致的裙装,大波浪卷发披在肩头。红色好像是她的最爱,一年四季都是红色调主打的服装搭配,远处看比儿媳妇还要青春靓丽,背地里我总称呼她为“红阿姨”。经红阿姨一点拨,我顿时对周末的买菜之旅颇为期待,工作中出席重要的商务场合才有着装要求,没想到去逛个菜市场竟对服装也有讲究。
周日一大早,邻居们都还在熟睡时,我们已经在小区门口集结完毕,朝着郊区方向进发了。别看二位上了年纪,满脸皱纹,但骑车技术丝毫不弱,我跟在后面一刻也不敢放松。大约骑了半个多小时,路边的建筑渐渐稀疏,大片田地在路两边铺开,不时有大片小片明黄的油菜花映入眼帘,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和同学们骑车去春游的情景。又拐了几个弯,马路沿上开始出现稀稀落落的小菜摊,各种蔬菜席地排放,菜主一副庄稼人模样。看来离目的地不远了。
果然,又一个转角,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出现在了眼前。小小的大门,光秃秃的,大门口也没有任何文字标识,说不定就是个群众自发聚集的无名菜场。有无名头都无所谓,丝毫不影响门内的人头攒动。刚进大门,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就迎面扑来。我们三人像游鱼入海,欢快地融入到人群中,和各种声响混成一团。今天的这身休闲装扮不光是穿着舒服、骑车方便,关键是心里舒坦,和周围环境迅速打成一片,仿佛回到老家见到了乡亲。
乡亲们卖菜大多摆的是地摊,各种蔬菜一袋袋摆在面前及周围。菜多占的位置大些,菜少哪怕只有一袋菜也有容身之地。菜主之间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到处随意摆放,能留条小路方便过道就行。看着各个摊位的蔬菜被码得齐整整高高垒起,水灵灵鲜生生惹人喜爱,看来乡亲们也是刚开摊不久。红阿姨说她喜欢赶早集,来得早,菜品丰富还卖相好,选着菜脸上都能乐开花。也有人专门晚点来收拾被人挑剩下的残枝败叶,价格便宜得多。话说菜都是一样吃,但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想提升买菜的体验,此刻你需附身些社牛特质。不能像在都市中购物那样全程冷着脸一声不吭,当然,在这里你也可以照样一声不吭买菜走人,那骑车来买菜完全就是一项枯燥劳累的体力劳动,你体会不到一点郊区菜场独有的乐趣。其实,想要掌握一点社牛技能也非常简单,就是要笑眯眯地去聊天。聊天的对象可以是菜主,也可以是身旁正在选菜买菜的菜友;聊天的话题当然就从手上拿的、眼睛盯的菜说起,聊菜价、评卖相、讨论烧菜方法等等。只要你开口破冰,后面可就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参与,能从一片菜叶子聊出一系列国计民生的宏大话题:从菜价聊到天气、各地收成、近期市场波动及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从厨艺的切磋聊到生活方式、家庭关系及人生哲学。大多时候根本不需要你破冰,聊天的场子时刻都是热的,你只要凑上去搭上一句,立马被视作同道中人,和你分享他今天最得意的菜品及他最信任的菜摊,菜主还会额外赠送陌生的蔬菜为你的生活增添点儿新鲜。
此刻我们正按照一位菜友的指点来到一家菜摊前,红阿姨拿着刚上市的香椿爱不释手地仔细端详,从脸上的笑容就可以看出她相当满意。菜主介绍的新吃法红阿姨也十分感兴趣,顺带还买了几样配菜,看来中午餐桌上将多出一盘新菜式。新鲜的生活谁不爱,我受到了感染,也买了一把回去和家人们一起尝尝这春天的味道。
红阿姨表面看起来精明能干,但买起菜来颇为老实。她从不和菜主讨价还价,菜价高接受不了,完全可以换另外便宜的一家,不必因为三毛五毛和菜主费口舌。红阿姨说郊区菜场的菜主大多数都是菜农,卖的蔬菜是自家田里辛苦耕种的,讨价还价就是对乡亲们的劳动不尊重,况且菜价已经比市区便宜了不少,人不能太贪心。有些鸡贼的菜友趁着菜主不留意偷偷地剥掉老菜帮子、掐嫩头,买一棵菜恨不得把整个袋子翻个底朝天来挑选,而红阿姨却老老实实选菜,连同老菜帮子、菜根头一同买单。哪怕菜主没有明确要求,她也是这样做,这大概是红阿姨作为一个买菜者的自我修养吧。
菜市场溜达了一圈,就像是去乡亲各家兜兜逛逛、拉拉家常,顺便带走些家里的特产回去尝尝。要不是家里的冰箱关停了(见上篇文章《看了一本书,拔了冰箱电源》),买多了没办法保鲜,我肯定又要囤货了。可在满眼都是欢喜中只挑选几样带回家,真是左右为难、难舍难分啊。红阿姨买的也不多,她说她们二老很喜欢这种骑车春游去老乡家串门的感觉,一周希望多来几次,这样还可以品尝到不同的时令蔬菜。
热闹了半天,还没提及一路同行的叔叔,仿佛他是这次出行的小透明。其实不是,叔叔只是话不多,全程陪在红阿姨身旁,笑吟吟地听红阿姨聊天。最关键的是叔叔是那个挎着菜篮子、付钱买单的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