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本书 #原生家庭 #拥抱你内在的小孩
当前豆瓣评分:8.3
1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1.“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否认暂时的宽慰,巨大的代价):“否认”是最简单也最有力的心理防御方式;另一些人忘记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继续把他们当作完美的偶像顶礼膜拜。
(合理化=自我欺骗):“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不要神化已故的父母;将他们拉下神坛。
2.“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被剥夺的童年):强加责任,家庭角色模糊、扭曲、颠倒。
(不被关爱的孩子)
(消失的父母)
3.“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公开的,具体的,甚至赤裸裸的控制)
(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
(巧妙操纵,没有独立身份)
4.酗酒型父母
(被遗忘的孩子)
(无法信任任何人)
(黄金孩子):家庭影响的角色
5.身体虐待型父母
(无法逃脱的家庭屠戮)
(被动的虐待者)
(憎恨自己)
(被虐待的孩子会不自觉的不他们父母的后尘)
6.“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恶言恶语)
(争强好胜的父母)
(追求完美的父母)
7.性虐待型父母
(信用差距):自己的信用微不足道
(双重性格):内心真自我,塑造一个假自我
(乱伦遗毒):肮脏,伤害,异类,性欲被剥夺。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1.原谅的陷阱: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在之前。
2.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接触对峙,你的想法和判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3.自我界定≠自私自利;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反应的对立面是回应;使用非辩护性回应;表明自身立场;不要说“我不能”。
4.不在自我惩罚:按自己的节奏生活;责任是他们的;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表达出你的愤怒;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不要停止生活的脚步。
5.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惧:写信,面谈,决定目前与他们的关系。
6.有些创伤需要进行专业心理治疗。
7.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我能保护自己的孩;我发誓不会和父亲一样;我的孩子不能有酒鬼带大;我不想伤害孩子;我不允许我的孩子与父亲单独相处;很抱歉,我伤害了你。
总结: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