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不是很忙,我就翻看了最新一期的《班主任》杂志。在一篇文章中,我看到作者提到了使用“三明治”谈话法来与学生交流,结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就从网上查询了一下它的相关信息,有所启发。
所谓的“三明治”谈话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表扬或者好听的话放到开头和结尾的位置,用于提醒甚至批评的话放到中间,这种谈话方法相对于直截了当提出意见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明这种谈话法的具体运用: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在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曾因为师徒误解而直接撂了挑子返回了花果山。这时,观音菩萨曾说过三句话:你这泼猴,一路以来不辞艰辛保护师傅西天取经。这次何故弃师独回花果山,不信不义。去吧,我相信你定能发扬光大,保护师傅取得真经。这三句话褒中有贬,既肯定了孙悟空前面保护唐僧的所作所为,又指出了他这次的“不信不义”,最后提出目标和期望,恰到好处地激励了孙悟空的斗志。
想想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无论是给学生谈话,还是与其他的人交流时,如果使用能让对方感受到肯定,接受起来对于其的意见和批评就会更容易一些。第一层的表扬把对方和自己的距离拉近,就是欣赏关爱孩子,让孩子愿意与你谈话,中间的批评或是建议也就能接受,第三层升级了谈话的主题,鼓励和信任让孩子对自己也产生了,“我可以做得更好”的想法。孩子自然愿意接受批评,积极改正。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 “人类的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让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讲话的艺术性,让彼此间的沟通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