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该文件以“三农”工作为核心,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农民增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一、找准“三农”工作“出发点”,谱写“村美民富、安居乐业”的“民”字新篇章
找准“三农”工作“出发点”,就是要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和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谱写“村美民富、安居乐业”的“民”字新篇章,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舞台,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我们要让农民在物质上富裕起来,在精神上愉悦起来,让农村的环境优美起来,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总之,“爱农”情怀是我们工作的基础,“三农”工作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民”字新篇章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我们要始终牢记这些理念,努力推动“三农”工作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把握“三农”工作“着力点”,谱写“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干”字新篇章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只有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繁荣稳定。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农业是国家的基石,也是农民的依靠。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农村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的家园,也是农业生产的场所。只有让农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回流农村,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三农”工作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握好“着力点”,才能让“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愿景成为现实。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干”字新篇章,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三、明确“三农”工作“落脚点”,谱写“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美”字新篇章
如何让“三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同时,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在这个过程中,“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美”字新篇章将会逐渐展开。我们将看到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强。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三农”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落脚点”的明确则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期盼,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只有真正关心农民的利益,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发展,谱写“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美”字新篇章。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三农”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接足底气、深扎根基,深入走好群众路线,确保工作抓深走实。坚持“问政于民”,走进民心最深处,听民声、解民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在群众建议声中发现、总结、凝练出“新做法”“好点子”,能让民声表达更实际、精准。坚持“问需于民”,常下基层,和农民同坐一条板凳、同说“一家话”,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期盼,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对症下药,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坚持“问计于民”,问出痛点、难点和焦点,充分汲取老百姓的智慧、集思广益,发动群众积极为“三农发展”建言献策,找准制定政策的切入点,真正让老百姓的菜篮子丰富起来、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直起来,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