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AI未来进行式笔记09职业再造.png
1. 职业再造
1.1. 着AI向越来越多的行业稳步进军,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被AI技术取代,那么人类接下来所能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1.2. 缺乏专业指导,许多人被发展迅猛的AI替代,连续挫败导致自杀率居高不下
1.2.1. 除了经济收入,人们还需要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否则只会沉沦于赌博、游戏、药物和酒精
1.2.2. 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一份稳定的收入,还意味着尊严、成就、自我价值
1.2.3. 因为AI而失去工作和发展机会,积累多年的职场资源一朝化为乌有,再使用AI去对接只会挑起愤怒及反感
1.2.3.1. 职业再造师的共情能力及情绪引导技巧是最为重要的
1.3. 职业再造师行业应运而生,帮助人们重新培训技能,寻找就业机会
1.3.1. 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职业越来越少,为失业者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并不容
1.3.2. 坦诚与勇气是职业再造师的重要特质
1.3.3. 职业再造远远慢于AI发展的步伐
1.4. 职业再造公司除了获取政府补贴之外,还会与雇方公司谈一个打包价格
1.4.1. 这个价格将低于雇方公司大规模裁员所需支付的赔偿金,差额由将失业员工经过职业再造后,介绍给第三方用人机构所获得的服务费来弥补,类似于传统的“猎头”费用,其中还包含了对失业员工的培训费用
1.4.2. 只是缓解社会矛盾的缓冲带和减压阀,一次次给这些人虚假的希望,让他们不断放低自己的要求,就像慢性毒药一样,让他们逐渐接受被技术驱逐和边缘化的命运
1.5. 人类的对手是AI
1.5.1. 可以24小时不眠不休地自我学习升级
1.5.2. 人不是机器
1.5.2.1. 我们更复杂、多变、情感丰富
1.6. 端对端整合(End-to-end Integration)
1.6.1. 有了低延时、高精度的虚拟现实技术,经验丰富的工人可以直接用手部动作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精细作业,满足高端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1.6.2. 木工、油漆工、外立面镶贴、墙体砌筑、混凝土浇构件等各类工种都被转化为类似的虚拟人机协作模式
1.6.3. 经过简单培训的工人,按照他们多年的实操经验“编辑”施工方案。之所以说是编辑,是因为那些工人不用付出重体力劳动,也无须接触真实的建筑材料
2.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2.1.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2.1.1. RPA
2.2. 对智能助手的每一次纠错,都是在标注数据,帮助它变得越来越聪明,以替代越来越多人类职员
2.3. RPA可以看作一种安装在电脑上的“软件机器人”,能够通过软件来观察人类员工所做的一切工作
2.3.1. 这种“软件机器人”会基于它们所观察到的数百万人类员工的工作流程,掌握人类员工执行重复性日常工作的完整过程
2.4. 如果上马RPA后,筛选效率提升一倍,就会导致其中10名员工失业,而在RPA根据更多数据和经验完成了进一步的学习后,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取代剩下的10名员工
2.5. 在与求职者进行电子邮件沟通、安排面试、反馈协调、招聘决策,甚至有关入职的基本谈判方面,RPA也都具备非常大的潜力
3. AI将如何取代人类员工
3.1. AI在很多场景、任务中都实现了对人类的超越
3.1.1. 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仅需很少的能源和维护成本
3.1.2. AI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具有惊人的优势
3.2. 未来AI将在某些领域逐步取代人类员工,这一点如今已经成为共识
3.2.1. AI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但也会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失业危机
3.2.2. 蓝领阶层和白领阶层将首当其冲,因为越是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的人,越容易被AI取
3.2.3. AI将带来史无前例的生产效率和经济价值,但同时,也可能会造成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加剧,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3.3. 在日常工作中,AI取代部分白领可能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而且类似的事情也确实发生过
3.3.1. 过去从事记账和数据录入等专门事务性工作的人类员工,现在都被电脑软件取代了
3.4. 如果AI与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进一步结合,一些从事相对复杂工作的蓝领工人也将被取代
3.4.1. 仓库拣货工、建筑工人、管道工人等
3.5. AI还可以参与对求职者的第一轮面试,进行面试筛选
3.5.1. 当AI完成对招聘阶段的赋能后,接下来,它就可以接手人力资源培训、帮助新员工制定职业发展目标以及绩效评估等任务了
3.5.2. 人力资源部只是每家企业的职能部门之一
3.6. AI还可以在财务、法务、销售、市场、客服等部门发挥作用,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推动了企业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导致RPA和类似技术的应用需求量变大,从而进一步加快了AI取代人类员工的进程
3.7. 新兴技术导致的生产力提升,总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则意味着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3.7.1. AI是一种“无所不能”的技术,它将直接对数百个行业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带来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包括对体力劳动的替代,还包括在认知上带来的挑战
3.8. AI应用、泛化和迁移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3.8.1. 人们总是将其与AI新技术革命相提并论的工业革命,在其发轫100多年后,才扩展到西欧和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而AI却一呼百应遍地开花,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同时开始落地应用
4. 潜在危机
4.1. 失业人数上升会导致岗位竞争加剧,蓝领和白领的薪资可能因此被压缩
4.1.1. 造就更多的亿万富翁,于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问题会愈演愈烈
4.1.2. 上层是极其富有的AI精英
4.1.3. 中层是数量相对较少的一部分从事复杂工作的雇员,这些雇员的工作涉及广泛的技能、大量的战略性规划以及创意,这些雇员中的一大部分人收入较低
4.1.4. 下层则是最庞大的社会群体——无力挣扎的普通民众
4.2. 工作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
4.2.1. AI的广泛冲击会使人们开始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生而为人的意义
4.3. 如今的AI经济,也是这样的一个颇具“杀伤力”的颠覆者,倘若不加以干预、调控,放任它自由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4.3.1. 与之相比,由于社会政治博弈所引发的动荡,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5. 不容易被AI取代
5.1. 要想从容应对AI时代的就业形势,首先应该清楚AI的特点
5.1.1. 然后,我们才能抓紧时间提前增设AI无法接管的工作岗位,为人们提供相应的职业咨询,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从而实现AI时代工作岗位的供需平衡
5.2. AI可能仍然无法完全掌握这些能力
5.2.1. 创造力
5.2.1.1. AI不具备进行创造、构思以及战略性规划的能力
5.2.2. 同理心
5.2.2.1. AI没有“同情”“关爱”之类的“感同身受”的感觉,无法在情感方面实现与人类的真正互动,无法给他人带去关怀
5.2.3. 灵活性
5.2.3.1. AI和机器人技术无法完成一些精确而复杂的体力工作,如灵巧的手眼协作
5.2.3.2. AI还难以很好地应对未知的或非结构化的空间,并在其中执行工作任务,尤其是它观察不到的空间
5.3. 一些不需要社交的重复性工作可能会全部被AI接管
5.3.1. 电话销售员,以及保险审核员和贷款审核员
5.4. 那些需要高度社交技巧并且相对重复执行的工作,将由人类与AI共同承担,二者将在工作中各自发挥所长,实现人机协同合作
5.5. 对于那些需要创造力但不需要社交互动的工作,AI将成为帮助人类发挥更大创造力和潜力的利器
5.5.1. 科学家可以利用AI技术提高药物研发的速度和精准度
5.6. 还有一些既需要创造力又需要社交技能的工作
5.6.1. 将成为未来人类职场中的“闪光点”,很难被AI取代
5.7. 图1
08- 智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维图.png
5.8. 图2
08-劳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维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