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来说,除去校内教材,能够广泛接触的就是课外读物了。如果要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四类:
1.各种科目的参考书籍
2.关于修养的书籍
3.可做欣赏的书籍
4.提供零时需要的书籍
阅读第一和第四类书籍,达到理解即可。
找到自己所需内容,能够理解并指导运用,便达到了阅读此类书籍的目的。
至于作者的相关信息,写作的文笔怎样,这些通通不必过问。
阅读第二类书籍,目的在于修身养性,最终躬身实践。
接触第三类书籍,更多是为了跟着作者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体会人生。
读这两类书,不但要理解书中内容,还应对作者有充分认识。熟悉他的生平事迹,以文字为媒介,与作者交朋友。
“阅读一位哲人的言行录,同时要考求他生活的历史时代,他一生的重要事迹;阅读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同时要考求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创作的时代背景。”
善读这两类书,往往需要读一遍再读一遍,去理解,去深入感悟,有些书就像宝藏,常读常新,总能挖掘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