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拆书家,参加拆研班的三个月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回首三个月来的拆研之旅,我不仅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体验了拆书之乐,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大波新朋友并且在拆研之旅中培养了丰富的革命友谊。在这里,我要用一篇文章,简述我在拆研班学习的过程中,所悟所获。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
回首刚通过3-3自己,意气风发,遵循拆书帮过级机制中的三级九关,一路升级打怪,就像唐僧的西游团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灵山通过了最后一关,不禁感叹:双姐我如今也登上了光明顶啦!一开始,真的是有点狂又有点拽,得意的到处嘚瑟三级拆书家的身份。但是拿了这个证以后,能做什么呢?确实有点蒙,不知道从何入手。
一进拆研班,班班联想老师就给我们发了一本拆研手册,里面详细的介绍了我们在拆研班应该完成的必做任务、挑战任务,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考核要求和班级能提供的支持资源。首先,我们每五位拆书家一起结伴,组成了拆研小组,幸运的和第三组五位伙伴一起结伴同行开启拆研之旅。
在第一阶段,我选择了最简单的线下一小时拆书课。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在线下给同事们分享什么是拆书法和拆书帮时,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向身边的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宝贝,总是担心会没有把他的好给完全表达出来,折损了这份宝贝;兴奋也是源于向身边人介绍,终于有机会把这个宝贝介绍给自己喜欢的人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找分舵内拆研班的学姐学长放肆取经,找崔咏老师提修改意见,对稿子反复琢磨,缝缝补补,在家里反复的练习,终于掌握了拆书法的奥妙,成功的在团队中与大家分享了如何用拆书法来学习专利文献检索,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第二阶段:千锤百炼
在第二阶段,我们报了两个任务,一个是千聊平台上展开线上一小时的拆书课,另一个是参与组织了分舵的生日会。以前我们在过级的阶段,最多就是将两个有逻辑关系的片段拼接在一起展开一场拆书,线上拆书课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在书本中挑选出3个片段组织起来开展一场一小时的主题讲座,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敏锐度。叶丹老师细心的为我们讲解如何选片段,如何写逐字稿,如何将稿子用适合线上平台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提前找妹妹和朋友们一起,先在平台上测试熟悉千聊平台的特点,最终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一小时线上拆书课。
关于生日会的组织,在崔咏老师的介绍下,我也对组织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一个好的组织者更多的是组织而不是执行,组织包括事前的分析任务,分解任务,寻思合适的人来适配对应的任务,然后讲解任务,以及为组员鼓劲,鼓励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任务。这对于目前正在管理岗位上的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历练!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输出收获
在第三阶段,我原本是选择了线下拆书课,但是这个时间点正好也是拆书帮十周年庆典的关键时期,实在没有时间磨稿子写线下稿,拆书课的任务一拖再拖,最后只能使用豁免权,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本阶段,班班组织大家开展了有意思的班会,并且要求跨小组组队表演节目,在这里我又结识了执行力超强的代宁老师和温柔可爱的luzhen老师,大家在组队表演节目的过程中对彼此都非常满意和欣赏,所以当老师们在群里开启跨组磨课的挑战任务宣传后,我们很快达成共识继续组队磨课,在崔咏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顺利的选好了小主题书《没话找话指南》,同时经过多轮讨论后确定了意向人群,当意向人群和场景一确定后,我们便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刷刷刷的就把逐字稿给写好了,还得到了崔咏老师的高度好评,超级开心!
同时我也开启了思考和总结工作,整理了自己这十年来加入拆书帮前后的心路历程,整理成破局文稿《抱怨大王的转变》,讲述了自己从一个爱抱怨的大王转变为能接纳自己的好脾气双双的心路历程,并且被公众号采纳。
第四阶段:展示和成果分享
最后一个阶段,是我们的成果展示和分享阶段。这个阶段,我要用三小时的线下拆书课来展示拆研班的成果。第三阶段的磨课中,崔咏老师说我们写的磨课稿实在太精彩了,如果不在线下讲的话,会非常可惜。可是按照拆研班的规矩,磨课稿不能作为线下拆书课的稿子。所以我做了一个折中,还是选了这本书,对主题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得到了叶丹老师细心的指点。计划在明天下午,面对学生开展我的线下拆书课,期待能有一个好的反响。
在这次拆研班的学习中,我不仅学习了拆书的技巧和方法,与第三组的伙伴和磨课小组的成员不断尝试完成更加高级的拆书任务,多次进行反复练习与磨课,我们时刻相互鼓励、帮助,直到技能得到提升。拆研期间,除了志同道合的同学互帮互助,还收获了教练和团队成员的启发和支持,在磨砺中不断成长。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相信只有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强大的团队支持,我们才能同时成长和发展。
总之,我相信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才华,我们需要的是发掘这种才华的潜能,用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虽然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被许多限制所束缚,但通过这次拆研班的学习,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抬头注视那片蓝天,迎接着未来的喜悦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