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时空对话]
在本章,老子告诉人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分析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问题。
老子首先列举出治国理政方面的辩证关系的例子:
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
2、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进而提到人们最关心的祸福问题的辩证关系:
1、祸兮,福之所倚。(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
2、福兮,祸之所伏。(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通过对上述事例的分析,总结出事物的辩证关系:
1、正复为奇。(正的可以忽然转变为邪的。)
2、善复为妖。(善的可以忽然转变为恶的。)
在这里可以看出,老子已经发现了事物相互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尽管没有提出这种转化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互相转化,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不能转化的。
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如此,例如主观的努力或不努力等,都是条件。
在这里似乎按照老子所讲的,好像不必有主观的努力,祸自动也可以转化为福;虽然有主观的努力,福也必然转化为祸。这是不合事实的。
总而言之,在这里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因此就很难确定那一方面是正,那一方面是负。也就是老子说的:
1、孰知其极:其无正也。(它们并没有确定的变化标准。)
2、人之迷,其日固久。(正因为事物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并且没有确定的变化标准,所以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最后,老子干脆告诉大家,既然事物的对立转化那么的难以预测和判定,我们就采取“任你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管不住事(事物的变化发展无法掌控),那就管好自己,尽可能地趋利避害:
1、方而不割。(为人做事正而不生硬。)
2、廉而不刿。(为人做事有棱角而不伤害人。)
3、直而不肆。(为人做事直率而不放肆。)
4、光而不耀。(为人做事光亮而不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