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村子是坐落在一条公路的南边,一条很长很长的公路。(小时候是这么觉得)路两旁在茂盛的梧桐树覆盖下,就显得更长了,望不到尽头。
幼年时常常跑到马路边上,目送亲戚们离开,有往西边走的,也有往东边去的。我使劲的望了望路的两头,好奇路的尽头是什么样的世界。后来知道,如果要去市里、出省城,或是更远的地方,是朝东边离开的。这条路似乎好长好长,每次都会在车上睡着,而醒来时,还是在车里。
渐渐的了解到,老家的公路是淮潘公路,东边通往市区的方向连接着一座桥。一座方便了那片区域的人们进城的淮河大桥,建于八十年代中期。听父亲说,当年桥建成时,还未通车,自己徒步走过这座桥,内心激动澎湃,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
可以想像,当时父亲的心中是有着远大抱负的,也曾出去闯荡过一番。后来,举家搬离了村庄。
城里四通八达,有很多条马路,不像老家只有一条公路。有句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有太多条路了呀!很容易迷路,很难选择,选择究竟要走哪一条路。
如今,只身在南方的一座城市中,也陷入过在众多道路前要选择哪条的迷茫。父辈们有着乡土情怀和落叶归根的观念,现在我们这代对这些就没什么概念,还倔强的表示过不会回去家乡。
一次偶然看到赖佩霞的演讲《找一条回家的路》的视频时,不禁泪如泉涌。里面讲到“不管回家的路多难走,有多长,你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在历经两代人的“走出去”,回家的这条路是从来没有想过,于我而言也是艰难曲折的。
有时会想,这条路,可能将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走。也希望,希望能早点走完“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