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The What, Where, When, and How of Data Processing

本文是《Streaming Systems》第二章的输出,这章的内容也基本来自 Streaming 102: The world beyond batch(当时还叫做 DataFlow 模型,现在已经统称为 Beam 模型了),DataFlow 在当时是唯一一个能体现这篇文章理论的引擎,不过在现在,当时的那些概念(观点)在很多系统中都有了相应的体现。

RoadMap

为了更好地理解 Streaming System 的内容,作者提出了五个基本的概念,其中有两个已经在第一章介绍过了:event-time 和 process-time 区分和联系以及 window:

  1. 对 event-time 的理解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是后面的基础,如果你比较关注正确性和 event 实际发生的真实时间,那么分析数据与其 event time 的关系就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下 process time 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2. window 是处理无限流的通用方法。

除了这两个概念,还有三个重要的概念:

  1. Trigger:类似于一个控制信号,它灵活地控制一个 window 什么时候进行触发来输出结果;
  2. Watermark:是关于输入 完整性 定义的一个概念(是针对 event-time 时间域),时间为 X 的 watermark 表示 event time 小于 X 的数据都被接收到了;
  3. Accumulation:这个比较难解释,针对一个时间段,同一个 window,多次结果输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后到的数据如何应影响之前的结果)。

理解上面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不难,这里会通过下面四个问题,把前面这五个概念串一下,这四个问题也是每个 Unbounde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都会面临的问题:

  1. What results are calculated?:This question is answered by the types of transformations within the pipeline(这段话我也没有太理解,我个人的理解是:对结果进行计算的操作是什么,答案是 transformation,它是一种抽象,可以是求和、构建直方图或 AI 模型训练等);
  2. Where in event time are results calculated?:计算什么时间范围内的数据(这个时间指的是 event-time)?解决方法是 event-time window;
  3. When in processing time are results materialized?:什么时间输出结果(这里的时间指的是 process time)?解决方法是 trigger+watermark;
  4. How do refinements of results relate?:后到的数据如何影响之前的结果,对于同一个 window,这些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这就是 Accumulation 做的事情。

本章下面将对上面的问题做更深入一些探讨。

Batch Foundations:What and Where

先看下 batch processing,batch process engine 就可以回答 what 和 where 的问题。

What: Transformations

本文中所涉及的例子都会以 Beam 伪代码的形式给出,不过它们跟 Flink 和 Spark 都很相似。在 Beam 中有两个基本的概念抽象:

  1. PCollections:它代表了在并发 transform 中可以处理的数据集(possibly massive ones);
  2. PTransforms:它是应用到 PCollections 上,来执行的转换操作,会生成新的 PCollections。PTransforms 可以是对元素一个一个操作,也可以是聚集(agg)操作,还可以是包含其他 PTransforms 的聚合操作,如下图所示:
Types of transformations

本章会用一个示例做讲解,示例使用的数据源如下:

> SELECT * FROM UserScores ORDER BY EventTime;
------------------------------------------------
| Name  | Team  | Score | EventTime | ProcTime |
------------------------------------------------
| Julie | TeamX |     5 |  12:00:26 | 12:05:19 |
| Frank | TeamX |     9 |  12:01:26 | 12:08:19 |
| Ed    | TeamX |     7 |  12:02:26 | 12:05:39 |
| Julie | TeamX |     8 |  12:03:06 | 12:07:06 |
| Amy   | TeamX |     3 |  12:03:39 | 12:06:13 |
| Fred  | TeamX |     4 |  12:04:19 | 12:06:39 |
| Naomi | TeamX |     3 |  12:06:39 | 12:07:19 |
| Becky | TeamX |     8 |  12:07:26 | 12:08:39 |
| Naomi | TeamX |     1 |  12:07:46 | 12:09:00 |
------------------------------------------------

该数据源的 event-time 及 process time 的关系如下:

Nine input records, plotted in both event time and processing time

这里我们是希望计算这个球队的总分数。

这里使用了一个名叫 input 的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作为输入( input 是由 Team/Integer 作为键/值对组成的,Team 是球队名,Interger 是每人的分数),对于 batch process,其代码实现如下:

PCollection<String> raw = IO.read(...);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input = raw.apply(new ParseFn());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apply(Sum.integersPerKey());

执行过程可以见:Classic batch processing(gif 动图,可以点击查看)。

因为是 batch pipeline,它直到接收到所有的输入才会输出计算结果,最后输出的结果是48,从上面的图中也可以看到:state 和 output 的矩形覆盖了整个 x 轴。如果我们要处理的数据源是 unbounded data,那么这种模式将无法 work,我们不可能等到所有输入结束,这就是 window 要解决的问题。

Where: Windowing

第一章已经已经介绍了,windowing 是沿着时间边界对数据源进行切片的过程,window 主要有以下三种:

Example windowing strategies

window 在 Beam 中的使用非常简单,这里我们使用一个 2min 的 fixed window,其实现如下:

// Windowed summation code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apply(Sum.integersPerKey());

Beam 提供了一个在 batch 和 streaming 上统一的模型,在 batch engine 执行上的代码,其处理过程见:Windowed summation on a batch engine(gif 动图),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切分的四个窗口上都有对应的输出。

Going Streamings: When and How

前面看到了 batch engine 下的 window 操作,但是在理想情况下,我们是希望延迟尽可能的低,并且希望能够处理无限流的情况,这就是需要转向 Streaming Engine,之前需要等待全部输入完成再输出结果的模式将无法接受。但是 Streaming Engine 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比如:结果什么时候输出?数据的完整性怎么定义?这就需要 trigger 和 watermark 机制。

When: The Wonderful Thing Abort Triggers Are Wonderful Things!

Trigger declare when output for a window should happen in processing time.

上面这句话需要好好理解,尽管 trigger 本身可能是在 event-time 这个时间域上确定的,但是它最后的表现是:确定何时(指的是 process time)输出一个 window 的结果。虽然 trigger 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语义,但从概念上讲,通常是只有两种类型的 trigger:

  1. Repeated update triggers:可以是每接收一条新数据就触发一次,或者按 process time 周期性处理(比如:1min 一次),具体的设置取决于 latency 和 cost 之间的权衡;
  2. Completeness triggers:它代表一个 window 内的数据接收完成之后做一次触发,比如在批处理中,不过它是把整个批看做一个 window。

Repeated update triggers 是 streaming system 中最常见的使用类型,也是最容易实现和理解的类型,提供的语义是 repeated updates to a materialized dataset(它适合的也是这种场景)。

Completeness triggers 使用得比较少,提供了一个跟典型批处理场景一致的 streaming 语义,它们也提供了一个工具处理晚到或丢失的数据,这个在后面的 watermark 中间介绍。

首先看一个 repeated update trigger 的例子,这里跟之前的代码比添加的内容是:每接收一条新的 record 就做一次 trigger,示例如下:

// Triggering repeatedly with every record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triggering(Repeatedly(AfterCount(1))));
  .apply(Sum.integersPerKey());

执行过程见:Per-record triggering on a streaming engine,如果下游只是获取最新的数据,那么这种类型的 trigger 是可以满足需求(它会把最新的结果写到结果表中,下游每次获取时拿到的都是最新的数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将会变得更加准确。

上面这种模式在应对大规模的数据集时,是非常消耗资源的,而根据 process-time 周期性地输出结果是更加适合大数据量场景,比如:按分钟输出。在 Beam 中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1. aligned delays:delay 的时间点完全是根据 process-time 切分的;
  2. unaligned delays:delay 是跟该窗口观察到数据的 process-time 相关的。

这里看下第一种情况,代码实现如下:

//  Triggering on aligned two-minute processing-time boundaries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triggering(Repeatedly(AlignedDelay(TWO_MINUTES)))
  .apply(Sum.integersPerKey());

它的执行过程见:Two-minute aligned delay triggers (i.e., microbatching)(动图),最后的结果如下图(从动图中截取的):

Two-minute aligned delay triggers

按照 process-time 每 2min 就触发一次结果输出,这种 aligned delays 的优点是:有点像 spark streaming,它的输出时间点是可预测的,我们会同时得到所有 window 的更新。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所有的更新同时触发,这会导致负载不均衡,峰值的负载非常高。

因此,有了另一个可替代的方案:unaligned delays,示例如下: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triggering(Repeatedly(UnalignedDelay(TWO_MINUTES))
  .apply(Sum.integersPerKey());

其执行过程见:Two-minute unaligned delay triggers(动图),截取了动图中最后的一个结果,如下图所示:

Two-minute unaligned delay triggers

这里也是每 2min 就触发一次结果输出,但它初始时间是由该 window 接收的第一条数据的时间决定,因为输入数据在时间分布上是打散的,最后会使得触发的时间点相对来说比较均衡。关于延迟的话,这两者延迟的差异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最后平均下来应该是差不多的。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场景,这种模式显然是更加适合的。

最后,总结一下,repeated update trigger 适合这样的场景:只是简单地、周期性地随时间更新结果输出;对【最终会不断接近准确性,但什么时间达到准确性是不知道的】这种特性是可以接受的。由于分布式系统的一些特性,这会导致 process-time 和 event-time 之间的延迟无法预测,我们也很难推理出什么时候当前的输出是由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输入计算得到的,我们需要有一种方法去推理【完整性】而不是盲目相信输出的结果。

When: Watermarks

Watermarks are a supporting aspect of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en in processing time are results materialized?” Watermarks are temporal notions of input completeness in the event-time domain.

Watermark 要解决的问题如上面的引用所示,这也是关于 watermark 的解释。

我们可以把 watermark 当作一个函数:输入一个 process time,它返回一个 event time。假设输出的 event-time 是 E,它表示所有 event time 小于 E 的输入都已经接收到了,也就是说,event time 小于 E 的数据将会被认为不会再接收到。根据 watermark 的类型,分为以下两种:

  1. perfect watermark: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所有输入数据的情况,因此也就不会有任何的数据延迟;
  2. heuristic watermark:对于分布式的数据源,了解所有输入数据的情况是不现实的,heuristic watermark 利用数据源的已有情况(partition、ordering、文章增长率等)尽可能地估计其进度,它也意味着有时候输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会有 late data。

Watermark 提供了一个与输入相关的 Completeness 概念,watermark 也成为构建了前面介绍的 completeness trigger 的基础。这里有一个示例:

// Watermark completeness trigger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triggering(AfterWatermark()))
  .apply(Sum.integersPerKey());

Perfect watermark 是一个理想情况,在现实中,达到 perfect watermark 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一个 heuristic watermark。当然,无论哪种情况,当 watermark 到达 window 的结尾时,当前 window 的结果就可以输出了(认为该窗口的所有数据都已经接收到了,可以做进一步的处理),正如上面的例子所示,但是两种类型的 watermark 最后的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执行过程见:Windowed summation on a streaming engine with perfect (left) and heuristic (right) watermarks,动图),程序执行结束时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Windowed summation on a streaming engine with perfect (left) and heuristic (right) watermarks

在右边的结果中,9 成了 late data,被丢弃掉,也导致了最后的结果是不准确的。而且在实际中,基于 event-time 的 watermark 的选择本来就是一个难题,如果按照 process-time 去 delay 一段时间,也同样会导致这个问题。关于 watermark 有两个典型的问题:

  1. Too Slow:如上面图中左边所示,watermark 需要等待的时间会非常长,如果 watermark 由于未到的数据而延迟,那么它会导致最后输出结果的延迟;
  2. Too Fast:如果 watermark 发出的比较早,可能会导致 event-time 小于 watermark 的数据(输入时有延迟)成为 late data,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如上面图中右边所示,对于比较关心正确性场景,仅仅依赖 watermark 来确定什么时候输出远远是不够的(也就是用户需要按照自己的策略处理 late data)。

这里对完整性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讲述,但是对于无限、无序的数据源来说,仅仅做到完整性是不够的,因为不可能仅仅依赖完整性就能达到低延迟和完整性输出的目标。如果想要同时做到两者应该怎么做呢?到这里我们清楚的是:

  1. repeated update trigger:提供低延迟的 update,但无法解决完整性的问题;
  2. watermark:提供完整性的概念,但通常伴随着高延迟。

为什么不把两者结合起来呢?

When: Early/On-Time/Late Triggers FTW

前面已经介绍了两种类型的 trigger:repeated update triggers 和 completeness/watermark triggers,在实际中,两者单独使用是不够的,通常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Beam 提供了一个标准 watermark trigger 的扩展,它可以在 watermark 的任何一边支持 repeated update watermark。这里把这种复杂的 trigger 分为了以下三种情况:

类型 说明 解释 特点
Zero or more early panes which are the result of a repeated update trigger that periodically fires up until the watermark passes the end of the window 在 watermark 达到 window 的结尾处(end)前会不断触发(repeated update trigger),它意味着在这之后将不会再触发,所以是【early pane】 弥补了 watermark too slow 的问题
A single on-time pane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pleteness/watermark trigger firing after the watermark passes the end of the window 在 watermark 到达 window 结尾处进行触发(它是 Completeness/watermark trigger 触发的结果) 这个触发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做了假定:系统现在认为这个 window的输入是已经完成的
Zero or more late panes which are the result of another (possibly different) repeated update trigger that periodically fires any time late data arrive after the watermark has passed the end of the window 它是另一种类型的 repeated update trigger,在 watermark 到达 window 结尾处再触发,对于 perfect watermark,它触发0次;但是对于 heuristic watermark,任何晚到的数据都会导致一个 late firing。 它弥补了 watermark too fast 的不足。

这里以一个示例来说明,下面的示例添加两种类型的 trigger:一个是每分钟周期性的 early firing,另一个是每条数据来就触发的 late firing,实现如下所示:

// Early, on-time, and late firings via the early/on-time/late API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triggering(AfterWatermark()
                 .withEarlyFirings(AlignedDelay(ONE_MINUTE))
                 .withLateFirings(AfterCount(1))))
  .apply(Sum.integersPerKey());

执行过程见:Windowed summation on a streaming engine with early, on-time, and late firings(动图),在动图中最后截取的一张图如下所示:

Windowed summation on a streaming engine with early, on-time, and late firings

无论是哪种的 watermark,随着时间推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相对来说,也减少了相应的延迟。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window 的生命周期,每个 window 都是维护一定状态信息的,这是需要占用一定资源,在很多情况下,该窗口是不能一直存活的,对于 perfect watermark 是没有问题,但是对于 heuristic watermark 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去评估一个窗口应该保留的周期。

When: Allowed Lateness

Any real-world out-of-order processing system needs to provide some way to bound the lifetimes of the windows it’s processing. A clean and concise way of doing this is by defining a horizon on the allowed lateness within the system; that is, placing a bound on how late any given record may be (relative to the watermark) for the system to bother processing it; any data that arrives after this horizon are simply dropped.

需要给 window 设置生命周期的原因在前面已经讲述过了,每个 window 的 state 是不可能无限期保留的,一个是存储资源不允许,另一个是旧的数据随着时间其价值也会下降。

任何处理真实、乱序数据的处理系统,都需要提供一个方法来定义处理 window 的生命周期边界,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对于这个系允许延迟的时间点上定义一个界限(horizon)。超过这个界限的数据将会被丢弃,这相当于也限制了 window 状态的保留时间(watermark 超过 the end of window 后再超过自定义的时间后,window 就可以彻底关闭了,相关状态也会被清除),有了这个之后,系统就不会
为不关心的数据(延迟太多,以及没有意义的数据)浪费资源。

在 event-time 时间域上指定一个 horizon 虽然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它却是目前可行方案中最好的一个,它可以降低 window 错过处理晚到数据的机会。如果使用 process-time,中间出现了 crash(导致延迟了几分钟),可能会导致这些应该处理的数据变成了 late data 而没有及时去处理。

这里的 watermark,指的是 low watermark,它试图找到系统中已知的、最老的未处理 record 的 event-time。不管 event-time skew 如何变化,low watermark 总是去寻找系统中已知的、最旧的未处理 event 的 event-time。

关于 low watermark,可以通过这个例子理解:对于 event-time 为 12:00 的那批数据,可能分布在 process-time 上的多个位置,假设 process-time 是在 12:00~12:10之间,假设现在 process-time 为12:10,当前已知的最旧的数据的 event-time 为 12:00,那么这个时间点的 low watermark 就是 12:00;

并不是所有系统的 watermark 都是 low watermark,比如 structured streaming 里的 watermark 指的是 high watermark,它表示系统已知的最新 record 的 event time。在处理延迟时,系统可以回收那些比 high watermark 老得超过一个自定义阈值的 window。它确定了 event-time skew 的最大值,超过这个 skew window 的数据都会被丢弃。

关于high watermark,这里也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假设现在 process-time 为12:10,当前已知的最新的数据的 event-time 为 12:10,那么这个时间点的 high watermark 就是 12:10(可能 low watermark 是 12:00,如前面 low watermark 中的例子)。

「allowed lateness」和「watermark」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这里让我们再看一个示例,与前面相比,这里又增加了一个 1min 的 lateness horizon:

// Early/on-time/late firings with allowed lateness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triggering(
                 AfterWatermark()
                   .withEarlyFirings(AlignedDelay(ONE_MINUTE))
                   .withLateFirings(AfterCount(1)))
               .withAllowedLateness(ONE_MINUTE))
 .apply(Sum.integersPerKey());

处理过程见:Allowed lateness with early/on-time/late firings(动图),下面是最后面得一张截图:

Allowed lateness with early/on-time/late firings

当 watermark 到达一个 window 的 lateness horizon 时,比如:对于 event-time 为 [12:00~12:02] 的 window,其 lateness horizon 的 even-time 为12:03(图中的虚线),也就是说,当 event-time 超过 12:03 时,这个 window 就彻底关闭了,该 window 的状态将不会再维护了。

  1. 如果 watermark 是 perfect watermark,那么这里将 lateness horizon 设置为0就是最佳的;
  2. 在指定 lateness horizon 的规则时,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那种需要在随着时间统计全局数据的例子(比如:统计网站随着时间变化的总访问次数),这种情况下这个 window 是跟键值绑定在一起的,只要这个键值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没有必要通过 lateness horizon 去限制 window 的生命周期。

How: Accumulation

When triggers are used to produce multiple panes for a single window over time, we find ourselves confronted with the last question: “How do refinements of results relate?”

在前面的例子中,每个 pane 的新数据都建立在紧邻的前一个 pane 的数据之上。但是,实际上是有三种不同的更新模式:

类型 说明 适用场景
Discarding 一旦一个 pane 是物化之后,那么存储的 state 将会被丢弃,会生成一个新的 pane,它是不依赖之前的 state 它适用这种场景,比如:如果下游 consumer 是自己做一些聚合操作,由下游自己去做相应的处理,比如:求和操作
Accumulating 之前的 state 会持续保留,未来的输入会反映到已经存在的 state 上,比如:最后结果更新到 k/v 存储上,像 HBase 或 Bigtable 适合这种场景:使用新值直接覆盖之前的结果,新值是包含目前看到的所有数据
Accumulating and retracting 不但会 accumulate,还会修改之前错误的结果(之前的错误结果可能已经对下游产生了影响,比如 group 操作修改前后可能去到不同的分组、对于动态窗口,旧值可能会涉及多个 window) 这种机制最复杂,但功能也是最强大的

这里来看一个使用 Discarding 的示例,这种模式下,没有一个 window 是重叠的,如果当前的 window 有新的数据来,即使这个 window 之前已经关闭了,这里还会再新建一个窗口,将新到来的数据放到这个窗口里,发送到下游,对于这个时间点的 window 来说,它们都是独立存在的。

//  Discarding mode version of early/on-time/late firings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triggering(
                 AfterWatermark()
                   .withEarlyFirings(AlignedDelay(ONE_MINUTE))
                   .withLateFirings(AtCount(1)))
               .discardingFiredPanes())
  .apply(Sum.integersPerKey());

处理过程见:Discarding mode version of early/on-time/late firings on a streaming engine

这里看下 Accumulating and retracting 模式,其处理过程见:Accumulating and retracting mode version of early/late firings on a streaming engine

// Accumulating and retracting mode version of early/on-time/late firings
PCollection<KV<Team, Integer>> totals = input
  .apply(Window.into(FixedWindows.of(TWO_MINUTES))
               .triggering(
                 AfterWatermark()
                   .withEarlyFirings(AlignedDelay(ONE_MINUTE))
                   .withLateFirings(AtCount(1)))
               .accumulatingAndRetractingFiredPanes())
  .apply(Sum.integersPerKey());

这种把这三种模式列出来做一个对比,如下图所示,它们三者按顺序其存储和计算成本是逐渐变高的。具体应该选择哪种模式,是需要在正确性、latency 和 cost 之间做一个 trade-off。

Side-by-side comparison of accumulation modes

Summary

总结

参考:

  1. 《Streaming Systems》,本文的图片和内容都来自这本书的第二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776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2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36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30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4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1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5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0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35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5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0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0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