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八号,以前是用来表扬优秀女性工作者的日子,小时候也一直以为这是属于园丁阿姨、幼儿园女教师身边那些工作女性的节日。如今却是这边“女王节”,那边“女神节”,其实就是三八妇女节嘛。而在这个实际是为纪念女性获得自由平等权利的节日,商家媒体们忙着搞出一些娇嗔的噱头,强凹段子来获取关注。甚至有公司请来外籍裸体男模作为三八节福利,让女员工随意触摸。
看了以上种种真的好不喜欢。我成不成熟关你咩事啊!还有请裸男当福利的这种直男癌视角,完全背离关爱女性的初衷。在孤独的人海中,有一个人属于你,爱恋你,在感情上全部或者部分的依赖于你,这种被需要和被重视的情感才是大多女性最需要的呵护。而这唯一最容易获得方式,也只有爱情。
在如今低迷的出版业,以爱情为主题的书籍仍然畅销,而支撑起恋爱文艺作品需求的,则是人们巨大的情感需求。谷崎润一郎在《恋爱与情色》里面谈到恋爱故事尤其受到西方文学界的尊崇,没有恋爱小说是不可想象的,以至将非恋爱类的政治、社会、侦探等类型小说被看做“脱离纯文学范围的‘功利性’和‘低级’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倾城倾国的不是盛世美颜,而是爱情,撼天动地。爱情对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即使是完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相遇,仍能生出强烈的依恋,对彼此心生向往。让人沉醉其中,又让人患失患得,让人坚强勇敢,也让人更加的畏畏缩缩。杜拉斯说“爱情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他是一种不死的欲望,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为了这个英雄梦想,在乏善可陈的岁月里,活出致死的激情,不畏惧,不拒绝,是爱情最动人的部分。
拒绝与否都不难,难的是不畏惧。遇到喜欢的人,很难主动去表示什么,哪怕是去打招呼,可能都会思量再三,然后放弃。后来渐渐发现,我们通常在一句话还未说出口时便纠结以后能否在一起,或者对方太优秀,而自己不够好,被拒绝会不会很难堪?
曾认识一个女孩,上班迟到,我们还未问及原因,她主动说起在地铁上遇到了一个男生,很喜欢,所以本来要下车的她,为了能和他多呆一会儿,就跟着人家换乘。男孩好像意识到了,主动对着她笑,她也顺利要到了微信号。她说,大不了就是丢脸嘛,但遇到喜欢的人真是难得的事情,错过了就错过了。
以前觉得这小姑娘胆大,现在想来,真是动人。
对于非洲的宗教而言,不恋爱的人是太物质的,纠缠于现实世界的泥塘中,精神不能飞翔。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很多关于爱情的小说或者电影,罗密欧和朱丽叶、温莎公爵,近代的张爱玲,那些跳跃在光影或字里行间流传至今的男男女女的爱情,无论结局是否完满,都是在精神上有过碰撞和契合的灵魂伴侣,让后人们对那传奇一般的爱情唏嘘感动。那么,灵魂伴侣是否真的存在呢?
我看过一个短片《你相信有灵魂伴侣吗?》,女主角躺在床边问了这样一个恋爱中的典型问题。男主角说,soul mate ,这个词有什么意义吗?他思考了一会,用数学的方式给出了一个现实的答案,其实世界上那么多的人仅仅是能够相遇、认可,就已很是不易。
(观看原视频 | 点击→原视频连接)
最后男主角用简单的数学计算,一步步靠近答案,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了一个赤裸裸、也十分残酷的答案:在 80 万人当中,只有 0.53 人,连一个都不到。还有命运这个未知变量,左右着你们是否能够在一起。
很多人对灵魂伴侣的追求,是基于对幸福、完美爱情的追求。可如果你希望爱情关系给你带来幸福,那毫不含糊地说,你一定会失望。
而迟迟未遇到令你心生爱慕的伴侣,也并非是自身没有准备好、还不够优秀等等因由。爱情并不是精确匹配的公式,并不是你大刀阔斧改造自我之后,随之就能出现和理想爱人无二的伴侣,不是这样的。对爱情抱有“存在唯一合适对象”、“完美恋爱关系”的幻想,其实是一个危险信号,是被心理治疗师根据无尽爱情需求的认知和研究归纳后,确认的一个误区。
爱情和幸福,恰恰是最无法永恒的。追逐爱情才是永恒的。在追逐的过程中,有时你会遇到一个人,奇迹般的发现他竟然了解你,他懂得你将说未说的话,但这种契合可能只是一刹那。大多都是无法相互理解的时候,彼此相互爱恋,又相互伤害,而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变得更宽容,有领悟力,不狭隘。
对于“soul mate ”,只有“追寻”,没有“找到”。而在追逐中,相互毫无保留的奉献,和明确地感受到强烈地被爱,这种弥足珍贵的瞬间才是永恒的。成长如蜕,彼此怨怼一生,但能够厮守到老的不一定就是幸福,而哪怕短暂却热烈如虹的爱像贝壳里的珍珠,让你欣喜,也成为你的磨难,最终也是教导你成长的老师。
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恋爱,以证明平庸的自己仍能熠熠生辉。
我们必须恋爱,以证明平庸的自己仍能熠熠生辉。
本文为张小岛的正经原创
喜欢请关注我的V信账号:张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