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主要毛病是大大低估了成就一件事业所需要的时间,不能等,要快!孟子的话为什么没人听呢?因为他的招太慢。人性的弱点,往往是宁肯找死以图侥幸,也不愿意踏踏实实的积累等待。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孟子看见当时的游士,比如苏秦啊,张仪啊,庞涓啊,孙膑啊,一个个的游说诸侯,自荐才能,说“我善于阵法,我善于作战。”就要忽悠君王去攻城略地。孟子就说,他们都是大罪人,上引国君于贪恋,下陷人民于死亡,既是天下百姓的罪人,也是君王的罪人。因为兵凶战危,战争对国家,对人民都是灾难。
如果国君不发动战争去与天下争利,而是仁爱自己的百姓,则自然天下归心,全世界的人民都想移民到我国来。如果别国也仁爱,则大家相安无事,各自求仁得仁,这是美好世界。如果那别国国君暴虐,他自然恶贯满盈,自取灭亡,那时候,你去吊民伐罪,自可不战而胜,传檄而定。
就像当初商汤征伐,他打南面的国家,北边国家的人民就抱怨:“怎么打他们,不来打我们呀!”他打东边的国家,西边国家的人民就抱怨:“怎么先打他们,把我们排在后面呀!”
武王伐殷也是一样,兵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到了殷国,武王对殷商百姓说:“不要害怕!我是来安定你们的,不是来与你们为敌的。”百姓们便跪地磕头,额头触底的声音,好似山崩塌了一般。
征战征战,什么是征?征就是正,各自端正自己就好了,哪里需要相互作战呢?
孟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和《孙子兵法》相似,《孙子兵法》前三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反反复复就是讲不要打。我写了一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就是讲透孙子反战的本意。孙子兵法不是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孙子兵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孙子兵法的战争原理,就是说战胜别人是不可能的,是做不到的,能做到的,只有管好自己,立于不败。那什么时候能战胜敌人呢?那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他如果瞎搞,犯错误,他自己败了,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去把他收拾了。这叫“立于不败,而不失敌之所败。”秘诀就两条,一是管好自己,每天进步;二是等敌人犯错误。他不犯错,兵法就只有一个字:等。
商汤就是这么做的,周武王也是。从周文王到周武王,实际上是从周文王的爷爷周太王开始,五代接力,励精图治,一直等!等到商纣王这个自取灭亡的暴君,周武王才取了天下。人们的主要毛病是大大低估了成就一件事业所需要的时间,不能等,要快!就搞得一事无成,甚至搞成了NO ZUO NO DIE。
孟子说征就是正,这也是儒家的竞争观:“君子之争,比如射箭,正己而后射,不中,不怪胜己者。”竞争就像射箭比赛,全在自己,跟对手没关系。自己没射中,不能怪别人射中了。
想要王天下,不是拿箭去相互射杀,而是各自用仁爱之箭,去射天下人民的心。
我们经营的所谓竞争也在一样,大家各干各的,都是去射消费者的心,不是相互争斗。那人们为什么要相互争斗呢?都是因为为顾客服务的事没做好,就老是以为还有别的方法,不盯着顾客,去盯着对手,不管谁给他饭碗,老是看谁抢他饭碗。这和统治者的思维一模一样,统治者饭碗里的饭都是人民给的,把人民照顾好,自己的饭碗不就越来越稳固,越来越丰盛吗?他不这样想,他老想去多抢一个别国的饭碗。
孟子是行王道,我们搞企业,也是要行经营的王道。但孟子的话为什么没人听呢?因为他的招太慢。人性的弱点,往往是宁肯找死以图侥幸,也不愿意踏踏实实的积累等待。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