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两位老友的社会性死亡之后,我温柔且坚定地对自己说:30岁前别结婚。
毕业,工作,相亲,结婚,生子。那么,我们在亲密关系里,到底在找什么呢?复盘之后,甚是惊悚。仿佛,大部分男士不找妻子,只找母亲和女儿,或者新的娘。
第一位朋友,找母亲。
四年不见,两次婚姻。婚姻类型极其相似,这位朋友,心思缜密,腹黑异常。每一次亲密关系里,都自满惬意地藏身于女人之后,借着软弱,展现自己的power,这里的权力,有待商榷。两任女友都是兴风作浪型,非常典型的社会巨婴,一句不合,弄死你全族。而这位男士,自身确有部分社会资源和权力,虽然来源不详甚至未能明说(非正常手段掠夺),但是他非常享受两位女性对于自己的保护,而这一份保护又是来源于他,双重心机之后,享受自己的掌控感,表示出“我更强”的操纵欲,一旦有所怀疑或顾虑,次次先下手为强。那些坐拥资源,给女人呼风唤雨的人,终究只是一批巨婴。
书里写过,最值得崇拜的男孩子,须得有些家国情怀,希望所有人都能同频这一句。
他一地鸡毛的生活,让人想起了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孝和爱的基础,必须是先好好爱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所有状态。
有些人,明明已经精神萎缩,却只听父母之命,不敢沟通和交流,让自己溺毙于三四十年前的价值观里。有的父母,并没有跟随时代成长,自己甚至过得也不怎么样,怎么就那么执着地需要孩子复制自己的人生呢?不得婚姻滋养的中老年,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婚姻和孩子的孩子上,为什么不安享晚年,检视从前的人生呢?重拾当年的爱好呢?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去转一转呀。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只是借由你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好的生命。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做好榜样,当ta的朋友,提供援助,而非强权,因为你和孩子的关系只能是渐行渐远,ta会长大,会有新的朋友,会有自己的家庭。
快,去看看那沉默不语的另一半,是不是在发呆?从始至终,爱人才是陪你一辈子的人呐。
第二位朋友,找女儿。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直男癌:“老子他妈的有房有车,只缺一个老婆。”十几年未深入了解之后,我几乎不敢相信他是当年的同桌。
我不知道这个社会对这一批人施加了怎样的压力,精神如此坍塌,兢兢业业,存款买房,只为找新保姆。所以,很可惜也很遗憾,这一位也没有经营婚姻的能力,至少,目前如此。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传统的社会话语告诉我们,你需要一个可以过日子的人,生活嘛,柴米油盐就够了。于是,一毕业,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连大脑都还不成熟,立马抢着结婚生子。
然后,很多人,一辈子就结束了。
有的时候,我会疑惑,为什么国外的大龄夫妻依然很有活力,该约会约会,该享受享受,到了国内,就是安稳度日,成家立业,满是负担感,大多数人的婚姻里看不见“享受”两个字,表面上呈现出的是“责任”,可是责任的起始,不是应该要对自己负责么?
部分男士,好像只要有了物质基础,就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家庭生活是要夫妻共同参与的,不是你当保姆,我来打工,这种搭配,非常悲惨,常常是丧偶式育儿,母亲一个人看似撑起了全家,父亲一个人看似委屈了自己,貌合神离,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下一代不负责任,还觉得牺牲巨大。
所以,我们急着跟随社会时钟,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不考虑结婚生子,你会干些什么呢?女性成长道路上,问出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默然,觉得提问者有病,当然是完成自己对父母的期待,那你从小到大对自己的期待呢?
我们的社会,对于女性社会角色的认知,到底有多扁平?结婚生子,教师,公务员,医生。从你呱呱坠地到参与社会分配的漫长岁月里,还记得内心被点亮的那些探索吗?
一个个打开心灵天窗的夜晚,你了解到了天文地理,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次次擦肩而过心动的瞬间,你感受到了荷尔蒙的分泌,少女情怀总是诗;一段段追寻梦想的奋斗旅程,你体会到了自我的伸展,英雄不问出处,未来可期。
所有的美好,仿佛一到28岁,戛然而止。
结婚生子,像是一个咒语,如影随形,为什么不能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顺便完成这个人生议题呢?遇见心仪的人,一起情到浓时,可以恋爱一辈子,也可以转身就分手,以一期一会的心情,风风火火,冷冷清清。
亲爱的朋友们,这是有且只有一次的人生啊,我惊讶于你们的随意和粗糙,惊讶于你们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如果是我,一定要很爱很爱我的人生故事以后,一定要拿这世上最好的东西来滋养过自己以后,再贪心地结婚生子,完整自己。
慢慢来,享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