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随笔】劳心·劳力
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包括文字、音画、视频一类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那么,所谓的一蹴而就的词义,究其相关联的事物又是指什么呢?
活学活用;立竿见影。
哦呵,在那个年代里灌输式的政治学习,于我而言亦可谓别开生面的受益匪浅——那就是训练了文化知识、演讲口才、思维逻辑与学以致用的一般实践与理论课程受教。
我这多年的生活实践之感悟:
所谓的一蹴而就的词义,就是说一个人要完成某一件事物性的体力性的劳动活儿及成果的话,往往只需要1-5%的脑力劳动而需要95-99%的体力或简单或轻省或繁重的劳动来完成成果;然相关文学创作包括文字、音画、视频一类精神文化层面的劳动作品成果,则需要95-99%的独立活动之思维、逻辑、联想、学识、创新等系列脑力劳动。与此同时,只需要1-5%的简单体力劳动即可以功德圆满了。
话到这里,然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一直不为人们所关注、了解、共鸣——那就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最大差别:即脑力劳动之精神文化层面的文字、音画、视频作品统统的附带着作者责任、社会责任、历史责任乃至承担一定风险!
当然,世上亦有流传千古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一说。
题外话: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一文。孟夫子采用借用手法,创造性的发明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以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一般概念而已。至于后世据此演化出学习治天下的体制问题,确实与孟夫子无关,也与我等市井平民无关。在此无须赘述耳。
——果然
即日 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