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确实蛮丧。”
这句话是我最好的朋友跟我说的。
她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主管,今年28岁,不出意外地也被催婚了。
在别人眼里,她很成熟,很理智,是个雷厉风行的事业型女人。
同时,她也是个很丧的人,即使努力工作,但对于她而言,这只是一个饭碗,她对什么都感觉平平淡淡。
如果有不了解她的人,看她这个模样,大概率会被认为:这是一个死宅。
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xx有什么好?
举个例子:结婚有什么好?那家店有什么好?买这个有什么好?看这个有什么好?那个男的有什么好?
她的这种“丧”,常常会让我这种什么时候都充满希望的人超级来气。
她说过,她的丧是有底线的——
丧可以,但不能影响赚钱。
普通人的丧,无非就是工作没出路,生活没希望,情感没寄托,家庭没帮助。
她不是,她有着现充(现实生活过得很充实的人)的一切条件,但就是很丧,因为她觉得这个焦虑的社会没有什么值得她去努力对待的,几乎全是焦虑与欲望营销出来的假象。
我一开始很不理解,但后来我知道了。
当周围的人都开始被焦虑所绑架,并且影响到自己时,丧是一种解脱方式。
她告诉我:“现在没有一个媒体不在靠着文字、图像去贩卖焦虑。搞得好像每一个人都要身家百万,才配活着一样。
他们宣传着读书你比不过别人,账上的钱你也比不过别人,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同龄人早就超过你了,而你停在原地。除了这个,还有很多三姑六婆会问你,你怎么还不结婚啊?怎么还不生孩子啊?怎么还不考研啊?你工资多少啊?
但是你知道吗?自从我经济独立了,没有人再问我那些问题,也没有什么焦虑能够影响得了我。既然我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焦虑症,那我就挣钱,成为那个支配焦虑和压力的人。”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每个人都在被贩卖焦虑——
父母担心孩子输给别人;亲戚担心自己过得没别人体面;同龄人担心朋友混得比自己好……
而且只要你过得没有别人好,你就莫名其妙地被他们归类于失败的一方,此时在社交的不成文规定中,就有人开始“自带资格”去指责或教育你了。
这就是别人被焦虑绑架,却影响到了你,哪怕这与你无关。
这时候以丧的姿态去面对,别人大概率也就无可奈何了,因为他们知道,这已经影响不了你了。
丧,表面看起来是对生活的一种最失败的妥协,但它又何尝不是对当下焦虑社会的一种对抗?
“不是每个人都能充满希望”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时刻充满希望与正能量的,如果强迫自己充满正能量,只会适得其反。
我有一个朋友,真的是对生活失望透顶,变得非常颓丧,当时每一个人都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她的不上进,她的颓废,有不少人给她灌输着希望与正能量,她不仅一点都没听进去,甚至崩溃地出逃了。
几天后,是她男朋友找到她的。
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没有人再逼迫你,你可以重新开始,你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你不需要成为他们口中的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慢慢来。”
如今,她的性格依旧是那样,但她已经是年年收入不菲的老板娘了。
有多少人被别人嘴里的“成功、希望”压迫得无处可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输出方式,丧,不是错。
人都会经历一段迷茫的穷日子,在这段日子里,免不了被家人、亲戚、朋友,甚至是社会所影响。与其强颜欢笑,假装充满希望,不如随心所“丧”,再努力摆脱被压力支配的局面。
丧是一种个人选择,也可以是一种手段。没有人能够通过你丧的表现去说定你的未来。
丧归丧,但丧完了,经济独立才是摆脱“被压制”的最终办法。
愿所有在生活中迷茫的人,不必在最难受的时候强迫自己充满希望,允许自己丧一会,最后在平静中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