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我国广袤的边疆大地上,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基层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独特且复杂的挑战。在此关键节点,坚持党建引领成为破解难题、实现基层 “善治” 的核心密码,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注入磅礴力量。
筑牢信仰根基,锻造人才队伍,激发治理活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化作春风细雨,润泽各族群众心田。通过“马背宣讲队”“冬不拉小分队”等极具民族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形式,深入阐释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让爱党爱国情怀深深扎根于边疆每一寸土地。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与各族同胞同甘共苦,在互帮互助中拉近党群距离,凝聚起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向心力,为基层 “善治” 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组织广纳贤才,将熟悉民族语言、风俗,又有干劲闯劲的优秀人才吸纳进基层干部队伍。强化教育培训,为他们量身打造涵盖民族政策、社区管理、产业发展等多元知识体系的培训课程,使其成长为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这些本土培养的干部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矛盾调解现场,用智慧与汗水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推动产业振兴,厚植文化底蕴,夯实发展底盘。立足边疆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优势,基层党组织当起产业发展的“领航员”。挖掘特色农产品潜力,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依托壮丽风光与民俗风情,开发特色旅游线路,让农牧民吃上 “旅游饭”。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不仅减少了因贫生乱的隐患,更为基层治理注入雄厚资金,助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治理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党建引领下,边疆民族地区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举办民族文化节、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文化交流碰撞中,不同民族增进理解、包容差异,以文化认同促民族团结,营造出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温馨氛围,为基层 “善治” 披上一层温暖且坚韧的 “文化铠甲”。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网格管理,织密安全防线。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将边疆民族地区划分为精细“网格”,党员担任网格员,实时掌握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与边防部队、公安等协同联动,形成严密的安全防控网络,守护边疆安宁,确保基层治理在稳定的大环境下稳步推进。党建引领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善治” 的灵魂所在,紧握党建抓手,持续发力,不同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以文化共融消弭隔阂,营造守望相助、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为基层“善治” 提供柔性支撑,定能让边疆民族地区在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向着繁荣昌盛稳步前行,为伟大祖国的繁荣稳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总而言之,只有全方位、深层次地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才能确保党的旗帜在边疆高高飘扬,引领各族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奋勇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