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孔明醒后,随口吟出一首诗:大梦谁先觉(jue),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这首诗就有意思了,可以说是罗贯中为诸葛亮量身定做的,不仅十分符合诸葛亮的身份,而且一开始就为诸葛亮戴上了一顶智慧的帽子。
不仅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大气盘旋的铺垫,而且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和场景氛围渲染来说,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大梦,是道家对人生的一种诠释,在道思想中,梦既指混沌迷蒙的景象,又指人的感知与思想。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来理解,意思就是在这乱世之中,人人迷茫,惊慌失措,但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其中的缘由一直只有我才知道啊。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字面上的意思是,我在草堂春睡已足,我都已经从美梦中醒来了,可窗外的太阳还在慢慢吞吞的移动。
而更深层的意思是表达诸葛亮虽然超然物外,遗世隐居,却从未放弃心怀天下、等待伯乐到来的雄心。用“日”来隐喻赏识自己的伯乐、未来的明主,“日迟迟”实际是说给刘备听的,他在埋怨刘备来得太迟了。
该诗成功刻画出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同时也显示出了作者的高超笔力。
(关于诗的解析及引申部分摘录或总结自赏析资料。)
孔明吟罢,方翻身故意问童子有没有俗客来啊?童子说刘皇叔已在外立候多时。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考验一下刘备。
“哎呀,你怎么不早通报呢?请给我一点时间,我去换下衣服。”孔明说罢又在后堂故意拖了半晌,方整理好衣冠出来迎接客人。
前有孔明吟诗先声夺人,后作者又从刘备的视角描写了诸葛亮的外貌: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美男子一枚,仿若神仙下凡!
玄德一见马上下拜道:“汉室末胄,涿(zhuo)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不知道先生有没有看呢?”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nan)。”愧赧:因羞惭而脸红。疏懒性成是说自己懒惰散漫成了习惯,哎呀,这还谦虚上了。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这才到正常的待客程序呢,接下来又是一番推辞劝慰。
“昨天看你留的书信,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司马德操和徐元直是不会胡乱说话忽悠我的,望先生不要嫌弃我,(不惜降低身份)好好教教我啊。”
“德操、元直,世之高士。可我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介村夫,怎敢妄谈这天下的事情呢?二公真是高看我,谬举了谬举了,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把德操和元直比作美玉,把自己比作顽石,又谦虚了一把。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怎能甘心一辈子隐居呢?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这么一抬高,可把诸葛亮说高兴了,眼看到了火候,于是笑曰:“愿闻将军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