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乱世诗史:被误解的曹操
印象里的曹操是奸雄,是生性极其多疑的人物,也是一个随便砍人头的暴君。这些印象的灌输和加强来自于从小看戏剧,听评书,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们看京剧,曹操的脸一出来,小孩子都知道那是个奸诈的角色。当然,听评书的时候,叙述曹操的声音永远是冷笑,始终有种阴森森的感觉。过了好多年以后,才知道我们眼里的曹操,是一个被误解的存在。(最基本的色彩中:红色脸谱代表忠勇;蓝色脸谱勇猛;黑色脸谱人物耿直;绿色脸谱侠骨义胆;白色脸谱人物奸诈、狠毒或是跋扈;黄色脸谱人物残暴;金、银二色脸谱,多见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
《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评价太低,以至于人们忽视了这是一本历史小说,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编排人物,有一些内容甚至不符合历史事实。关于曹操,史书的评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则将其算作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如惟其明略最优也,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等。团子在这里不作评价,只是用三首诗的分析来简单证明被误解的曹操吧。
后人对曹操乐府的总结是: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曹操在三曹中的贡献是创新,也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悲凉慷慨。
如果说《薤露行》写的是皇族、贵族的苦难,那么十年后的这篇《蒿里行》作为《薤露行》的姊妹篇,则是对士大夫、庶人的挽歌,曹操悯时悼乱的诗歌风格,也影响到后来的关注现实、关心民间疾苦的大诗人杜甫。
《薤露行》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前四句讲的是何进祸国,后四句说的是董卓祸军。诗中善用典故,其中沐猴而冠、微子哀伤都是有出处的。何进、董卓的祸乱行为,使得白虹贯日,广大黎民百姓因此被迫号泣西行。看到宗庙被毁,先帝基业不在,贼臣董卓立年幼的汉献帝把持朝纲,曹操以微子言伤,这岂是我们所想象的狠毒暴虐之人呢!
《蒿里行》曹操(姐妹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字本身就是指死去的、枯槁的东西。作为当时亲历者、参与者的曹操,用自己的诗怜天悯人,以万、千、百、一的数字递减还原那个时代战争的冰冷残酷。没有感情,哪里能写出这样绕心断肠的句子?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山水诗,了解此诗的背景十分重要。这首诗作于公元207年,也就是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这时的曹操征讨乌桓胜利归来的途中到了碣石山,于是有了这首登高赋。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后,袁绍的三个儿子在华北一带仍占据很大的势力,这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公元204年,曹操继续讨袁大业,二袁(一个死了)跑到了乌桓,所以才有了征讨乌桓的事件。征讨乌桓虽然不像其它战争那么出名,但是这次曹操却是倾其国力北伐,虽然也遇到一些困难,最终还是得到了解决。诗歌的前四句是实景描写,描绘了深秋的悲凉萧瑟。五、六句是想象,是整首诗的高潮。日月星辰,皆出自大海。大海征服了一切,主宰一切,无所不能,也无所不包,吞吐一切。最后一句歌以咏志,表达曹操自己想要比肩大海的政治气魄。到了这个时候,曹操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这种纵横天下的现实足以让诗人有定天下、安民众的志向,以此完成青史留名的事业。这样的气魄,还能认为曹操是那个不堪猥琐的奸人吗?
《龟虽寿》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东门行》的四首皆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人终归一死,自古圣贤都不能免俗。曹操因此认为莫不有终期,那就不必悲观,这种困惑中的豁达值得人们学习。说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已经53岁,但是奋发决心依然不减。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应对之策,即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的人格到底怎样,至此已经全部写完。曹操不仅是政治家,他作为文学家的创新表现在:为四言诗复兴作出贡献,后人评价其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其响”。五言诗,如《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等,将五言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奠定基础。
二、武质文心:战绩平平的皇帝
曹丕的诗细密清新,多为代言体。作为一个贵族公子,一个皇帝,有如此细腻的感情,实在是不容易。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与曹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魄不同,曹丕的诗很雅致,但却很残酷。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对世道荒乱无情的怨诉,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嘴里发出来,已经是一种震撼!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曹丕
郁郁河边树。青青野田草。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
妻子牵衣袂。抆泪沾怀抱。还附幼童子。顾托兄与嫂。
辞诀未及终。严驾一何早。负笮引文舟。饱渴常不饱。
谁令尔贫贱。咨嗟何所道。
这是一首描写纤夫命运的诗歌。作为社会最底层的纤夫,和作为闺中的思妇一样,都是最真实的世间大众。所不同的是一个缠绵婉转,另一个则是身处人夫、人兄(弟)、人父三种关系的无奈悲壮。值得注意的是,曹丕不仅仅只会写这些雅风之词,像《广陵官兵》就有豪迈自信的气度,“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就是曹丕夸张的表现。当然,不提曹丕的战绩,除了文学家之称,他也是一个稳重的政治家。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他的政治姿态。
三、诗才八斗:政才赶不上自己抱负的曹植
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王士祯对汉魏以来2000年间堪称仙才的人,只推曹植、李白和苏轼三人。曹植的一生,就是一个形同囚徒的藩王,尽管有建功立业的抱负,也终究是一种幽怨的理想。《白马篇》是曹植的前期作品,其中以游侠的身份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捐躯报国的志向。下面截取几句,大家自己品读: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美女篇》是曹植在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后抒发的不遇之作。美女的美,不仅表现在饰物上,也表现在走路、谈吐之姿容和气态之上。通篇比用《诗经》和《楚辞》之句,竭力塑造一个美人。最终诗人告诉我们,正当青春盛年的美女却独居闺中,不由地引人叹息。曹植以美人的美比自己的才华,美人生逢嫁龄却待嫁闺中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的苦闷。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