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处于情绪中时,的确很难沟通,先让他们冷静下来是有必要的。
李玫瑾教授也说过,孩子哭闹时,父母先不要干预,等他释放完情绪。
然而,冷静处理不是袖手旁观,更不是嘲弄。
我们的行为可以冷,心却不能冷。
1. 理解并且同情孩子的感受
演员胡可带儿子小鱼儿参加节目时,小鱼儿很想要买奥特曼玩具,但是妈妈没有答应。
小鱼儿心态立刻崩了,边哭边骂“臭妈妈”。
胡可没有发火,也没有反复讲道理,反而是蹲下来抱着他说:“我知道你很想要......”
小鱼儿从激动到抗拒,最后慢慢柔软下来。
孩子的情绪,从不满到完全失控,其实是在父母的“推动”下的。
孩子的愿望本身并没有错,父母的漠视甚至威胁,让孩子得不到理解,继而引发更激烈的情绪。
越是和孩子针锋相对,孩子就会越反抗。
尊重孩子的愿望,表达对他的关爱和同情,能够帮助孩子慢慢平静。
2. 情感引导,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有时候,父母会很迷茫,我表示同情和理解了,可怎么没效果呢?
共情能够让孩子平静下来,但是更关键的步骤,是教会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
这里可以使用两个技巧。
首先,解释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期望。
比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你很想要喝奶,但是抱歉,我们等下要吃饭,所以不可以喝奶。
其次,教给孩子处理失落情绪的方法。
网上有一段爸爸安抚女儿的视频,就是引导的最佳模板。
面对愤怒的女儿,爸爸说:
“你可以对我们生气,你可以发怒,你可以大喊大叫,或者拿枕头出气,然后学会慢慢放下。”
希望孩子控制情绪,教他们学会疏通才是最好的途径。
3. 约束内,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自主的愿望,当要求被拒时,出现哭闹情绪真的很正常。
此时,约束之内,不妨适当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既能教孩子自控,也能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有一次,朋友女儿想买一个芭比娃娃,被拒之后哭闹不止,赖在店里不肯走。
她对女儿说:
“我们建一个‘心愿单’好吗,你可以把芭比娃娃放进去,其他喜欢的都可以加进去。等你生日或者圣诞节,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心愿单里的东西。”
女儿认真想了想,接受了心愿单的提议,开始思考心愿单里都放什么。
孩子的心愿有时候其实很简单,虽然无法立刻被满足,但是值得被尊重。
当我们认真对待,孩子的宽容和理解会超出想象。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过:
“希望孩子行为良好的前提,是先让他感觉良好。”
面对哭闹崩溃的孩子,父母的冷漠和疏远,只能让他在不安中自我否定。
坚持规则和接纳孩子的情感,从来不是硬币的两面。
毕竟,制止哭闹不是目的,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处理情绪,才是真正的管教。
别再用冷处理,冷掉一颗柔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