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上小学后,我们每逢周末去婆婆家吃一次饭。其实住得并不远,步行也就10多分钟的路程。只是工作日孩子们上学,我和老公上班,都忙。只有周末去两边老人那里吃顿饭,打打牙祭……
婆婆家住三楼,一梯两户。上周六去吃饭时在二楼一户人家的门口看见了一个小女孩的影子,怯生生地站在纱窗防盗门里向外望,屋里传来了老人、其他小孩的说话声。这女孩和我家娃同龄,本来应该是去年9月入学的,可不知他们家人怎么考量的,竟生生地推迟了一年入学,直到今年,才和小一岁的孩子们一起入学。
孩子们到了奶奶家,就开始玩了。我好奇地问了一句:“二楼那对双胞胎今年入学了吧?”“嗯,入学了,这家人家……”婆婆边说边摇着头,“老的那两个嘛那个德行,那个做娘的不像做娘的,小的那两个一天到晚关在家里,不出来的,还有那个小小孩……”
这家人的故事,一直是婆婆茶余饭后慰藉心灵的好材料,经常拿出来唠叨几句。老公说,这是典型的老太太心理,就喜欢听、说、传邻居家的负面消息。反倒是谁家有好事了,不会这么津津乐道,听过就听过了。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二楼那家两个老人和住在那片区的很多老年人一样,房子是以前单位的宿舍分房,之后房改房,以一定的价格买下了。拿着退休工资、接送孙辈,周末再接待儿孙一家来吃饭。那里的老人最大的不同的就是每月7日由政府打入银行账户的钱的多少。岗位、工龄、职称等级……在存折上都量化为一个个数字。
言归正传,二楼的女儿第一次婚姻还算中规中矩,在合适的年龄和合适的人结婚了,男方有婚房,虽然公婆没有退休工资,是城中村拆迁户。最有价值的是,男方有一套老房子,位于本市最好的学区,小学+初中,孩子一出生户口就落在那里,这是任何人都羡慕的事情。一般人家要读好学校,可能还要挖空心思买学区房。婚后两年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小家庭的日子也算平顺。那时候公婆还没有和二楼的老人吵架,会经常一起交流孙辈的事情,自然,在茶余饭后也会和我们分享。
听说2个女娃出生后,照顾孩子的事情都是做外公外婆和妈妈负责的。爷爷奶奶说是开了一家小店走不开,照顾孩子只给钱不出力。不论给的钱的多少,一家人总是能太平过日子的。做爸爸的要赚钱,也不能成为带娃主力队员。后来就是妈妈找了份工作上班去了,孩子们也大了上幼儿园了,外公外婆就经常公交车往返于两个家之间,接、送照顾孩子。日子平淡如水。偶尔一点调味料就是老人和女儿女婿因为孩子的事情吵架了,老头在自己家大骂女儿女婿,可过了几天照样赶过去照顾外孙女。
偶尔,我带着孩子在公园,也会碰到那家外公带着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娃来公园。可能兴趣点不同,孩子们之间玩不起来,各玩各的。女孩子个子小小、瘦瘦的。
有一年暑假,公公见到那家的女儿……又怀孕了,大新闻!当我们还在消化这个新闻的时候,又一个猛料到了我的耳朵里——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和现在的双胞胎不是同一个爸爸,那家的女儿已经和老公离婚,现在找的这个老公还是个外地小伙子,没有房子,2人住在出租房里……
随着这些谈资越来越丰富,故事也越挖越多。
咚咚咚,跟着孩子们震楼的脚步声,我走到了二楼。从一户人家纱门里隐约看见一个小女孩,看着我们。屋里孩子外公跟孩子说:“快叫哥哥。”“多多,多多。”女孩清脆简短地叫了两声,虽然有点口吃不清,但孩子似乎并不怕生。我简单地应付了一句,跟着孩子们上楼了。
这时候,公婆还没有和这家人吵架。说起这个吵架缘由,也是家长里短芝麻绿豆。二楼的外婆比较喜欢侵占公用地盘,这里放几盆花,那里堆一点杂物,再找个犄角旮旯围起来装上门就成了她家的杂物间了。邻里之间,虽然背后有点意见,但面子上总还过得去。那一天不知是什么原因,公公就和他们吵起来了,说要清理楼道里的杂物,吵着吵着还动手把那家的花瓶从二楼窗口都踢了下去,好了,2对2,吵得不可开交。不管理在哪一方,最后,两家都变成了见面装不认识的冤家……
后来再去,知道我们上楼,那家老人随即就把站在门边的孩子拉进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