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向春秋雅痞文艺三千年老愤青孔仲尼前辈致敬
后学不知上进弟子麝香拿铁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人!曾在弟子的陪同下,在各国进行传销活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民办高校第一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其“中庸”思想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更是被今人奉为为人处世之圭臬。
但是,我们所推崇的“中庸”似乎正在偏离孔老师的教导。
人们通常会将“儒”与“法”对立起来。可事实上,儒与法才是一脉相承的。在我看来,儒,墨,法有一个共同的对立者就是“道”。前者都讲入世,而后者却讲出世,这种本质上的对立才是真正的对立。
汉初推行道思想,原因我们都知道,国家经历了太多战争,实在无法组织起有效生产:秦王扫六合用了15年,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2年,国家级重点单位“阿房宫”开始修建,历时4年,于公元前209年正式落成;同年,陈胜、吴广起义(据司马迁说,陈胜是阳城人,我们先不讨论阳城是什么地方,他们从安徽大泽乡走着去北京密云,这不反?让你去你有什么感想?不敢想,不敢想。);一年后,另一张国家级重点项目——历时39年的“骊山陵”在西安落成;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被镇压,刘项二人又和秦朝干了1年,到公元前207年,大秦帝国game over,国祚14载;楚汉相争又是4年,终于,老刘得了江山。我们用一首句诗总结一下“秦末汉初世道乱,管你是谁就是干”。干完了,什么都没了,所以道家学说兴起,无为而治,政府少说话,百姓百姓爱怎样怎样,对于百姓来说,政府少取就是多予。
到了汉武帝时期,道家不太好用了,所以要选一种更好用的,汉武帝比较了一下:法家——法制社会,到底是法大还是皇帝大?墨家——社会主义,对不起我们是封建社会;儒家——皇上,我为您量身打造了一种思想。
皇帝一看,儒学大大滴好,良民滴干活,其他的不要。于是,为了让自己不变成“其他的不要”,儒学开始变性,中庸也开始变性,以至于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竟然成为愚民的手段之一,真不知孔老先生作何感想。
说完“时代的产物”和“历时与人民的选择”,我们说回“中庸之道”。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非常非常非常高的境界,有多高呢?就是非常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多大锅下多大米”“掂量着自己吃几碗干饭”,再通俗点就是:我能吃半碗就只盛半碗,而不是我能吃一碗,中庸一下,那就只吃半碗。也不是现在不少人所推崇的“不做出头鸟,只做中等人”。孔子说这种就叫“骑墙磨裤裆”(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这里的乡愿就是老好人的意思,不用想太明白每个字的意思,这是哲学,不是讨论文学,不求甚解,会意。)但是,孔子“中庸之道”对于个人来说太难了,以至于没人能完全达到标准,只适合用来作为治世之道。
其实,从孔子的许多言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对于人如何做人的态度,但是,犹豫几千年的封建专制,这些思想传到我们耳中已经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