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不多,尤其是课外书,完整看完的毫不夸张地说可以掰着指头算(当然听过的书不包括在内),原因是我不喜欢看书,所以,但凡能看完的都是喜欢的书。
而这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脑海里慢慢淡化,不过有一本书一直摆在我的床头,我会时不时翻开,那就是《绿山墙的安妮》。
这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著作。
我是如何喜欢上这本书的?
首先,被它幽默的语言所吸引。
翻开书的第一页第一段:
小溪的上游流经树林时,蜿蜒起伏,急流滔滔,水潭、瀑布幽深神秘,颇具特色。可是小溪到了林德太太所住的山谷时,已变成水流平缓、循规蹈矩的小河了。这是因为任你是什么事物,也不例外。小溪之所以这般规规矩矩也许是它也意识到,这时候雷切尔·林德太太就坐在窗前,目光紧紧注视着窗外经过的一切,不论是小溪,还是过来的小孩,一概都不放过……
我就是被本书的开头所吸引,读了第一段,我就断定这本书的语言一定是优美的。至于故事情节,因为是儿童文学作品,肯定充满童心童趣,对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会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
果不其然,越看越有意思。作者通过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个自幼失去父母,在孤儿院里长到11岁时,被绿山墙的一对兄妹领养后的成长故事。
其次,我喜欢主人公”安妮“乐观的性格和丰富的想象力。
许多人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原生家庭,安妮的原生家庭估计比任何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幸。
安妮的父母在她三个月大的时候就病死了,安妮连叫一声“妈”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被托马斯太太收留,八岁时,托马斯先生被火车轧死,托马斯太太无法照顾安妮,正好哈蒙德太太有八个孩子想找人帮忙,安妮就去了哈蒙德太太家照看孩子,可是一起待了两年多,哈蒙德先生死了,哈蒙德太太把孩子分送给亲戚,去了美国,安妮就被送到了孤儿院。
孤儿院呆了四个月,又被斯潘塞太太领出来给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收养,而这兄妹俩想收养的是一个男孩,并不是女孩。
11岁的安妮经历真是太“丰富”了,她是如何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的?
靠得就是她乐观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斯潘塞太太把11岁的安妮领下车后,就走了,长长的站台上空无人影,只有安妮一个人坐在尽头的一堆鹅卵石上等待素不相识的人——马修来领养她。马修却迟迟不来,这时,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害怕、痛哭、恐惧、绝望?
“我想象着可能发生种种事,害得你不能前来,我已打定主意,要是今晚你不来,那我就顺着铁轨走到拐弯处的那株大野樱桃树,爬上去待它一夜。我没一丁点儿害怕,睡在月光底下一株白色花儿盛开的野樱桃树上,那才叫美哩,你说是不是?那时就可以想象自己是待在大理石筑就的大厅里,你说是不是?要是你今晚不来,我断定明天上午一准儿会来。”
多么乐观、积极的思维!这简单的几句话就让我对这个历经磨难的小女孩产生了好奇心。
接下来,她是如何让本来想收养一个男孩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俩改变主意,收留了她的,除了她的活泼乐观,还有真诚善良。这就是我喜欢的第三个原因。
第三、我喜欢安妮的真诚善良。
当玛丽拉问到安妮曾经收留她的托马斯太太和哈蒙德太太对她好吗?
“哎——嗯——”安妮支支吾吾起来。她敏感的小脸突然涨得通红,眉宇间露出尴尬的神情来,“嗯,她们存心是——我知道她们的心地是好的,想尽量对我好些。如果一个人存心对你好,要是有时候对你不那么好,你也就不必太计较了。知道吗,她们有许多事要操心。不是吗,丈夫成了醉鬼,事儿就不好办了,加上前前后后连生了三对双胞胎,那就麻烦透顶了,是不是?我肯定,她们是存心对我好的。”
多么善良、多么通情达理的孩子啊!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她的善良打动。
第四,我还喜欢她的率真、敢说话。
当雷切尔·林德太太(就是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个小溪路过她家门口都要变得平缓和循规蹈矩的女人)第一次见到安妮时,毫无顾忌地和玛丽拉说:
“我敢肯定,他们不是看中了你的模样。皮包骨头的一个,长得又寻寻常常,玛丽拉。过来,孩子,让我看看。天哪,谁见过这一脸的雀斑?头发红得像胡萝卜!我说,孩子,过来”
安妮走了过去,可那“走法”大出雷切尔太太的意料。只见她一抬腿,一步就从厨房那头蹦了过来,立到雷切尔太太面前,气呼呼地,脸蛋涨得通红,双唇颤动着,那纤弱的身躯从头到脚,整个儿都在哆嗦。
“我恨你”,她一只脚跺地,声音哽咽,嚷嚷道,“我恨你——恨你——恨你——”她说一声“恨你”,脚跺地声跟着更响起来,“你怎么敢说我又瘦又丑?你怎么敢说我满脸雀斑,头发火红?你是个粗暴无礼、冷血的女人!”
年仅11岁、没依没靠的安妮面对不尊重自己的成年人敢直面训斥,她的自尊自强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面。
活泼而乐观的安妮,凭着自己的真诚善良赢得马修兄妹俩的喜爱。
聪明而勤奋的安妮,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顺利考取了女王学院。
一年后不仅取得一级教师证书,还获得艾弗里奖学金。正当荣誉满载而归,梦想实现的当中,马修心脏病突发死亡。
安妮不忍失去与之朝夕相处温馨亲切的绿山墙,更为了照顾为自己付出心血而形单影只的玛丽拉,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留在了绿山墙。
安妮的活动天地变窄了,但这一路上仍然开放着恬静而幸福之花。
纯真、善良、乐观而又勇敢的安妮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原本闭塞的绿山墙”,也吹进了我五十岁的心里,让我浑身舒坦。
当我百无聊赖时,给我以乐趣;当我软弱无助时,给我也力量。
这就是我喜欢的一本书《绿山墙的安妮》,一部在纯真中展现智慧与风趣的作品,一部曾让两届英国首相为之着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