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神韵
焦小桥
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菊花别称: 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
人们欣赏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因傲霜斗寒的顽强性格,一直为人们所崇敬。 南宋郑思肖诗:“花开不并百花红,独立疏篱趣无穷。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肯抱枝枯干也不向北风低头,傲霜斗寒,这就是菊花。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
东汉时,汝南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
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
桓景回乡,遍告乡亲,于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
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就世代相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