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
Elton:
《恰如其分的害羞》(Ⅳ)
[丹麦]伊尔斯·桑德
迷失的人
很多高敏感人群为了摆脱自己的低自尊和挥之不去的羞耻感,会拼命努力去获得现实中所谓的成功,由此营造出一个强大、独立、受人尊敬爱戴的“虚假自我”,然后把这个虚假自我当作一面隔离墙或者盾牌。
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每当达到一个既定目标,却丝毫没有获得任何满足感,那个低自尊,害怕在对外人际关系里受挫的“真我”并没有消失,也没有得到疗愈。
如果爱我,请不要靠近
比如,有的人会向咨询师表示,自己在遇到一个真正善良、体贴、爱自己的人后,第一反应居然是发生逃避的冲动,对这种亲密关系产生一种不正常的厌恶感,或者故意对真心爱自己的人保持一种刻薄的态度,刻意让对方远离自己。
桑德解释说,这是高敏感人群害怕对方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对于高敏感性人格来说,渴望爱,也是一种暗示自己有缺陷、软弱的信号,不可容忍。所以,刻意和一段亲密关系拉开距离,虽然会感到痛苦,但高敏感人群却获得了更多的平静。
逃离主观世界的壳
去了解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越多越好。
高敏感人格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评估就如同一面扭曲的镜子,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就得多找几面镜子来“照”一下。可以从那些身边比较亲近、对自己印象比较好的人开始问起,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同时会收到意外惊喜和一些意外打击,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会越来越全面、立体,接近客观现实。
如果在别人的反馈里发现我们身上有一些自己没有察觉到的缺点,那么我们就要对自己说这其实是个好消息,意识到缺点的存在,我们才会想办法去改变它,实现自我提升。
和亲近可信赖的朋友,甚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沟通,讨论改善它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如果真的是某种和个人品质能力无关的缺陷,那么就尝试接受。
似曾相识的陌生人
跳出主观臆断,客观评估自己
给自己拍一段视频,让我们从一个抽离的角度,像观察一个陌生人那样观察自己。拍摄的时间要尽量长,这样你就能够逐渐忘记有个镜头在记录你,而显露出你在社交沟通场合中的真正形象。拍完之后,你可以和信得过的亲友一起边看边复盘,自己的表现,和想象中的自己,有哪些差别,是更好还是更坏,你的肢体语言、眼神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精神状态是开心、害怕还是其他,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