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1米3水池的救命之恩,至今印象深刻,体育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的紧箍咒是呛水后能继续在水里挣扎的无穷动力。直到老师说考试那天下水就及格,从此,就几乎没有在游泳这块努力过。
姐姐学游泳时,我从开始的绝对后勤——岸边负责擦脸上的水,到后来游泳老师要求家长不在现场,都是我不用面对学游泳的最好借口。
今年弟弟学游泳,围观了3、4次后,想到我那续了两次的游泳卡,感觉那100多次好像又要过期了,钱怎么可以浪费,况且确实我在岸边看的时候确实无聊——看手机,心慌,好多事没做还好意思看手机;看书,旁边人摆龙门阵的声音太大,我没有办法让我的耳朵不去听;那就下水吧!那天能下水最主要的原因是姐姐在家,想着如果我呛水,她可以搂我一把。
随着日日与水的亲密接触,当水再次漫过心口时,心里没有那么慌了,背上的浮漂也从4层到了0层,自己还梳理了要点:不能慌、越镇定越会换气、才能游得更远。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状态时好时坏,但手中的浮板还是不敢丢的,所以大学时那种游不动的感觉又出现了,昨天刘姐姐的一番话,应该先去掉浮板,把手上的动作加上,学会了,再减去背上的浮漂。
以上这段文字在记录的过程中,匹配数学学习,可以用这些词来概括:以终为始、坚持目标导向、理论指导实践,恰当的时候需要专家的指导。
再看看小孩子的游泳,弟弟经历了游泳大班课的浸润,学会了只泡嘴巴的换气;当来到不足5人的小班化学习之后,标准动作的学习让弟弟的状态突飞猛进,而且对游泳的阶段有了清晰的划分,弟弟说他用清单表示的。
对于清单、和游泳阶段的划分,我也不知道弟弟是从哪里学来的,但我却是佩服小朋友对新事物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正是这种佩服和要跟上孩子的速度,不至于让自己被拍死在沙滩上,所以我这次学习游泳的速度是比以往哪次的加速度都要快的。
不惑之年,每件事看似不同,实则相同——以终为始,目标比方向重要,积跬步才能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