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着读完《郑渊洁家庭教育课最后一章》

哭着读完郑渊洁家庭教育课最后一章,我不知为什么哭,或许仅仅是感动,感动于郑渊洁的极度自律。

如果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颠覆了我的育儿观,那么《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让我由衷地佩服这位父亲---我第一次由衷地佩服一个家长,就是郑渊洁。

他方方面面都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他每天凌晨4:30~6:30写童话,写了30年,一个人的《童话大王》才得以连续创刊30年。

他饮食均衡从不暴饮暴食,才能保证他身体健康,供给大脑的营养丰富,才可以源源不断地写出精彩的童话。

他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万,亲自示范给孩子们:做什么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瘦身50斤,令女儿刮目相看。

他为辍学在家的儿子亲自编写教材,以童话的形式教授儿子知识。

他为了让女儿成为学校学习的学霸,以退为进,引导女儿大量阅读课外书,爱上体育,丰富阅历,亲自示范给女儿,什么叫坚持不懈。她是女儿心目中的榜样。

最后一章里他的父亲郑洪升为这本书写后记,说有三件事情一直鼓舞着郑渊洁不断的创作童话:一要感谢认可他写作的小学老师;二要感谢第一次认可他写的童话,并将其发表在刊物上的一位出版社编辑;三要感谢他的敌人,一位讽刺挖苦郑渊洁学历太低不足以胜任编辑部组长的不知名人士,郑渊洁一直把他的名字贴在墙上,以此鞭策自己不断地写童话,证实自己的实力。

最后郑爸爸总结,这世界上要有朋友,更要有敌人,敌人最能促使一个人成功。

整本书看完,感觉自己太low了。曾经以为自己已经够自律,但是跟人家郑渊洁一比,简直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跟人家比,我在哪方面行呢?身体没人家强壮,原生家庭更是比不了,意志不够坚定,不能坚持到底,心浮气躁,并没有一技之长,还总自我感觉良好。花钱学了很多课,没有一个是坚持做到底的。我在各方面的起点都太低,我感觉自己又跌入了绝望之谷。

开始爬坡。

孩子做不到的,一定是家长出了问题,家长都做不到,还指望孩子能做到,那是天方夜谭。

所有教育问题都指向家长。

家长水平太低,孩子水平也高不了。

家长水平太低,却生了个高质量娃,万一人家真能考出国,或者成绩优异有出息,可是家长还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这样的家长还指望儿女孝顺他们吗?他们会有多少共同语言呢?

家长水平高,孩子自然模仿,也不会差哪去。

家长水平高,孩子也不错,但是长大成人后似乎还是没有超过家长,这也不是问题,因为家长格局大嘛,他可以和孩子们融洽相处。

家长水平高,孩子水涨船高,家长与孩子水平相当,或者孩子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过家长,但家长活到老学到老,依然与孩子有共同语言,亲子关系融洽。

所以,教育的终极问题,还是家长。

只有家长提升认知,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和亲子关系问题。

我们作为家长总以为自己懂得比孩子多,而郑渊洁虚心低下头,终生向孩子学习,所以他的童话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成年人的二次成长的绝好机会,就是有孩子之后。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其实孩子也是父母的第2任老师(父母的第1任老师是父母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后,我们要陪伴这个小生命,从0岁开始一起成长,我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对于儿童成长的认知又刷新了一遍,我们看到孩子,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孩子,我们像孩子一样,和孩子一起成长,所以孩子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

如果你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你就是在亵渎你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而这个礼物长大后也不会再爱你。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促使我购买了几乎全部郑渊洁的作品,我试着在睡前给儿子讲了一个郑渊洁的《皮皮鲁和无尾大侠》,儿子听得着迷,越听越兴奋,结果那天晚上很晚才睡。我想郑渊洁的童话太精彩,不适合睡前讲。睡前只要不讲郑渊洁的童话,孩子都能很快入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