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连续去上海出差几次,一次比一次喜欢上这个城市。上周在上海出差几天,白天忙于各种事务,晚饭后我到处转悠,切实感受到这个超大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以人为本,在上海体现得较为明显。举几个实例,来看看城市管理者如何用好手里的“绣花针”,体现“绣花功夫”吧。
无论是与开车接送我的江师傅这样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聊天,还是与我的师姐沈大侠这样来此工作打拼的“新上海人”闲谈,他们喜欢上海的理由很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认为在这个城市生活很便利。
上海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既保留一些理发店水果店服装店修脚店之类的小铺面,又在每一个区都打造一个商业中心。想想我北京的家周边,走上好几公里都找不到一个早餐店,真是有毛病。
看中国百年历史就去浦西吧,那里保存了大量的上世纪初期的老房子老别墅,除了外滩,沿街随处可见的还有好多西洋式老建筑,也许一座不起眼的老公寓里就记录了像张爱玲那样的传奇故事。可惜北京的城墙拆了,四合院也就剩下南锣鼓巷周边还残存一圈,京味儿越来越淡了,城市的同质化程度却越来越高。
上海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上也像用一针针的绣花功夫,“绣”出老百姓生活熨帖的线脚。浦西寸土寸金,弄堂逼窄,可是随便哪个拐角的小路灯都有编码,有报修电话,灯泡不亮了,居民一个电话,不出一刻钟就有专人负责维修。石库门房子,几家人共用一个厨房,中间一个共用料理台,一家一个灶台,归置得井井有条。
上海的公共卫生管理非常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采取一流机械清扫、冲洗加人工保洁的方式,让绿化景观更具魅力。垃圾分类,及时清理,行人挨着社区的分类垃圾箱走过,也感觉不到异味。
在街上行走,一根烟的功夫,总能找到扔烟头的垃圾桶。为了将道旁的垃圾桶彻底擦洗干净,清洁工在冬天是用热水来擦洗的。
夜晚十点后,分路段用高压水枪冲洗路面和护栏。清洁工人下班后,清洁车清洗干净,在人行道靠边立着,整齐得像站岗的小战士。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方面,上海对于整个上海交通道路状况进行了一些梳理,并通过技术革新,比如全市路边停车位统一编号,设置分时停车共享泊位、拓宽瓶颈路段、增设港湾式车站、设置可变车道、调整优化标线、安全性设施改善、优化慢行交通设施等。上海比北京提早好几年就采取车牌摇号限制管理,但是一直没有实行汽车限号通行,只要有车牌,天天可以上路通行。
提升城市智慧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多数公交站都有电子预告牌,推行公交站点实时报站信息的预报服务,乘客清清楚楚地能看到哪趟车将在几分几秒后到站。
上海的街头绿地多、鲜花多,小型广场、城市开放空间、社区健身点和跑步道,为市民提供了可以休憩观景、运动健身的场所和空间,使城市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群众。
人民广场、外滩、陆家嘴3个市级核心区域以及其他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综合提升绿化景观。黄浦江畔夜晚的灯光秀,外滩一片金黄,透着尊贵和稳重的气派,陆家嘴的高楼如林,我看比塞纳河的左岸右岸更加风光旖旎。
黄浦江东岸的景观大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公共书吧免费开放到晚上十点,洗手间24小时开放。
精细化管理的背后,不仅有创新与细致,还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徐汇区衡山路、复兴路一带梧桐茂密,每到秋天落叶铺满路面,别有一番情趣,让广大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们在此流连忘返。自2013年起,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部门推出“落叶不扫”措施,让翩翩落叶留住城市温度。
“落叶不扫”不是任凭落叶堆积,而是进行更细致的保洁工作。为了不影响交通安全,保洁员只让人行道及下街沿的部分覆盖落叶;每天,保洁员要仔细清除落叶中的垃圾和枯叶,到晚上则全部扫掉,保证市民第二天看到的是“新鲜”的落叶。
以“璀璨浦江,魅力上海”为主题,上海这座城市“绣”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品牌,也“绣”出了人们心底对这座大都市的喜爱。
与北京相比,上海这个城市更有生活的暖意,有过小日子的烟火气。
心思沉下去,美好浮出来。
这就是上海,你怎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