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籍叫《唤醒孩子的自律》,这是一本育儿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讲的是避免奖励和惩罚这种简单粗暴管教孩子的方式,而选用一种新型家庭模式。
这种模式名字叫“参与式管理”。也就是说让孩子参与制定家务的规则上来,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来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避免产生一种想管教孩子的心理。
下面我就来说说如何让孩子参与进来,学会共同管理自己的小家。
01改变认知,才能更好的管理孩子
孩子有问题了,大人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你怎么又犯错了,我的心好累。
其实,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大人。
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做的这件事不好,那么就会认定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需要纠正过来。
比如:
孩子半夜哭了,就会不耐烦;
孩子闹着要玩具,就会认为他浪费钱。
这都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在孩子心里,他的需求没被满足。
就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但这时候,我们往往没懂孩子的需求。
就会产生焦躁,不耐烦的神情,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
这时候我们只要冷静下来,找到自己“最初的感受”就可以了。
怎么找到呢?很简单,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怎么了,孩子的行为让我的什么需求得不到满足,我想要避开的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每次生气时,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就可以帮助你慢慢找到生气的源头,避免对孩子发火。
就像我前段时间,每次控制不住发火的时候。
事后我都会想:“为什么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了。”
然后,从自身找原因。
发觉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每天制定的任务完不成,产生了焦虑,又没有及时行动。
因此,情绪堆积起来,就容易对孩子发火。如果你也经常发火,不妨也试试这个方法。
02奖惩并不是管理孩子的最好的方法
以往教育孩子,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避免孩子犯错。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效果往往不明显,孩子还是屡教不改。
为什么这种方式不管用?
第一:这种方式带有权力的意味
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权威。
比如:孩子小,需要从大人那里获得食物或者玩具、日用品。
这时候父母管教孩子是有效的。
但这有一个弊端,就是孩子长大后,随着自理能力的提升,父母就会失去权威。
孩子也就会变得叛逆,不服管教。
第二:通过剥夺孩子的权利,让孩子觉得痛苦及不适来达到管控者的目的。
比如:
孩子不吃饭,大人常会说:“如果你不吃掉你的饭,那么你就一直待在这,不能去玩。”
孩子想去玩,而大人不让他去玩,这就是剥夺了他的权利。
这种初期还有效果,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玩会对他失去诱惑,也就不起作用了。
第三:奖惩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相应的“武器”——或是能满足孩子需求的武器,或是让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武器。
这种更多的是外在的调控,需要控制者有绝对的权威。
但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
到了青春期,孩子会反抗父母;父母老了,孩子会远离父母。
一旦孩子有了能力,多半会脱离父母,来摆脱被控制的命运。
在管教孩子之前,我们要想清楚,是想要一个被管教出来的孩子,日后想要脱离父母的孩子,还是想要一个家里有事能主动承担起来的孩子。
03学会“参与式管理”育儿方式,而不是“管教式”育儿
什么是参与式管理?
所谓的参与式管理,这是在美国企业界一种全新的领导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是将员工看作是企业的重要人物,与企业领导一起共同参与工作环境、质量管理、产品设计及服务、政策规则等相关内容的制定过程。
相比于传统的管理,这种管理更加人性化,也会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工作起来也更尽心。
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迁移到家庭中来,让孩子跟我们一起制定家庭的规则,有利于孩子更早的学会承担家务,知道维持一个家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以往家长们的做法是独立分配好家里的家务,孩子们没有参与进来。
所以,每次让孩子做家务,他们总会抱怨,而且也会对自己要干的事情不负责,只有家长们唠叨了才会去做。
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第一步:界定问题
在开始做家务前,把所有家务都罗列在一张单子里面。
比如:洗碗,拖地,擦桌子,煮饭,煮菜,买东西等。
第二步:头脑风暴
做事前,先商量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然后开始评估这些方案。
第三步:评估方案
商量出方案后,可以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步:决定
最后,可以根据方案来做出最后的决定。
把一周所有的家务,由谁来做,一周几次,都确定好了,再问一句:“大家都认可我们刚才的决定吗?”
都同意了,然后开始执行。
第五步:执行
在实行前,还需要确定执行时的具体细节。
比如:某某多久收拾好家里;某某多久洗好碗。
针对细节性问题展开讨论,直到所有人都满意。
第六步:后续评估
这个评估是针对后续的执行情况,如果有异议可以开第二次会议去改变工作的内容。
这种好处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这种管理企业的方法迁移到家庭中来,有助于减轻家里女主人的负担,也能让孩子参与进来,尽早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也避免了大人过度插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一直生活在大人的保护下。
写在最后
新型育儿方式,虽然制定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多。
但是会影响孩子,让孩子知道如何去更好的自律,而不是一味靠大人的监督。
这种监督的方式一时有效,但不会一直有效。
因为没有人喜欢被监督着,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