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风初度江南,柳枝才泛青色,百虫尚未苏醒,草木依然枯萎。沉浸在春节气氛中的人们意识上还未跨进春天的门坎。
然而毕竟已经是春天了,因为梅花已经开始绽放枝头了。网络时代,信息飞速,江南的春色在朋友圈迅速地传播,鲜艳亮丽的梅花自然占尽了二月江南的风韵。
三国时吴国人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赠友诗,构思精巧,清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天生机如现眼前。最后两句为后人所传诵。
南北朝宫体诗人庾信的《梅》:“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记述了赏梅的寒冷与心情。
南北朝梁代的萧纲《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重点描述了梅花傲雪的姿态。
我最喜欢的还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对梅花的认知大概就是从陆游的梅花形象而定型的,所以一直都认为梅花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是傲霜凌雪的冷骨傲世。
每年的春夏之交,小镇的水果摊上总有梅子上市,而我却不曾想到这就是梅花结的果,更没有把梅子与梅花联系在一起。
梅:果木名,蔷薇科。落叶乔木,也少有灌木。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被誉为花中“清客”,因其主要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又因其亮丽孤傲的形态而被历代画家所欣赏,与兰、竹、菊并称为“国画四君子”。因梅开花极早,形象清癯,颜色浅淡,香气清雅,更具耐寒品格,亦有“雪中高士”的美誉。宋范成大《梅谱·前序》中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梅花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特定的意义和形象,自成体系,咏梅之诗词歌赋如繁星点点,散落在历史的长空中。
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小园梅花更是把梅花的高贵品格渲染到了极致。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是花中仙女,可望而不可即,可敬而不可侮。
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我,除了儿时见过油菜花和紫云英以外,几乎对花卉知识一无所知,对梅花更是陌生,只把故乡墙院里的蜡梅认作是梅花了,但这也似乎歪打正着,诗词歌赋里的梅花之品格蜡梅是全有的,蜡梅在冬天开放,更显得傲骨铮铮,让我对梅花更是敬重。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平日里都是在为了五斗米而折腰,难得人生半日闲,我的精力和财力都养活不了我的浪漫和梦想,所以只能从书本中去领略一切美好的东西了,对于梅花我也只能是从诗词歌赋中去认知了。
但是,人世间的美并不只是从书本中所能完全领略的,没有亲眼目睹也就无法体味自然的真切。对梅花更是如此。
今年的春节正好与梅花开放的二月中下旬重合,乘着假期想去探梅,了却我这么多年的痴愿。
本来与儿子约好与他们一起,祖孙三代一起到长兴林城赏梅的,但由于天气原因迟迟未得成行,错过了时间,儿子要工作了,没有交通工具的我又只得待在家里想象着那梅花盛开的景色了。
也是天慰我心,大年初八,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春时节,我与梅花不期而遇,那是在鱼乡小镇荻港的小一个精致的小院中,我见到了临水而开的两棵红梅树。
随着气侯的转暖,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佳景已经非常难得了,然而没有白雪相配的梅花依然是占尽了二月江南的风韵。
我曾经对王安石的梅花诗不得其解,因为我真不知道梅花还有白色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对此诗后面两句的解释有两种,我以前的理解是远远的知道有梅花开放不是因为洁白的雪,而是因为梅花的暗香浮动。而今天我还可以这样去解释的:为什么远远地望去就知道是洁白的梅花而不是雪呢,因为有暗香从远处浮动而来。
白梅花 风姿物语·李煜
流云过,一落索,好风似水又如昨
谁在林间月下吹那一支梅花落
牵白衣,倾江左,人生如雪最寂寞
又是十年如梦一坛醉颜酡
金缕鞋,步香阶,杳杳迢迢去长街
梅花、樱花与桃花,是江南早春的点缀,虽然樱花的气势最盛,桃花是俗世之最爱,然而就历史人文而言,梅花是三花中之娇娇者,梅花是君子中的君子,有其独特的花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