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本周开始学习《答刘内重书》,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给他的弟子刘内重责善的一篇文章,当然也是给我们所有阳明心学追随者的一篇责善好文。
第二段,先生引用了程子的话给内重责善,程子云:“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而为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志向一定要远大,虽然立志需要远大,但是每个人也要量力而行,如果志向远大但是心力跟不上,就像是力气小担子重,容易失败。立志成为圣人,在践行的时候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笃定前行。这时外面的那些是非、诋毁都是警醒砥砺我们的地方,当然不能因此而动心,如若不然,就会陷入劳心费神而不自知。
周日下午报名参加了一项亲子读书活动,我提前没有咨询了解清楚,以为是亲子活动,谁知去到场地后大人和孩子被分开了,孩子由志愿者老师带着去别处做游戏了,而大人则留在原处读书分享。我当时内心升起了一丝不悦,我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随即深呼吸几次,调整自己的状态,安于当下中。我们一起读了一篇文章,探讨生命的真相,得到了一个概念“生命的出厂模式”。所谓“生命的出厂模式”,就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潜在的智商、情商、灵商和德商以及各种潜质。生命的出厂模式加上成长环境,构成了一个人的生命维度。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灵商和德商”,在我的理解,灵商指的是人类的心灵智能,也就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我们说一个人很有灵性,应该就是灵商高吧!而德商就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一切美德。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好几位分享了对这四商的理解,大都赞同德商的培养更为重要。这一年来断断续续也听了不少关于生命成长方面的分享,听得时候也感觉自己明白了,但是轮到分享的时候却不知道分享什么或者怎么分享。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口吐莲花”、“真情流露”、“过来人的经验传授”,我发现自己没有什么要分享的,也不愿意分享出来,只想做个倾听者。当时感觉内心里有点不自在,心想我学致良知也大半年了,做觉察训练也一年了,咋不知道分享什么呢,脑袋里一片空白,有点挫败感。难道是学得越多越感到无知吗?哈哈,暂且自我安慰一下吧!或许也与我过往的经历和认知模式有关,今天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挺不错的,有机会多锻炼自己吧!记不得是哪位大师说过的一句话“越是抗拒的,也是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看到即接纳,接纳即改变,愿我收获内心的安宁!感恩周日组织亲子活动的所有志愿者老师!谢谢!谢谢!谢谢!
第二天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本周学习《答刘内重书》,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给他的弟子刘内重责善的一篇文章,当然也是给我们所有阳明心学追随者的一篇责善好文。
先生说:“夫学者既立有必为圣人之志,只消就自己良知明觉处,朴实头致了去,自然循循日有所至,原无许多门面折数也。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却不得以此稍动其心,便将流于心劳日拙而不自知矣。”
先生这一段说,作为我们每一个学生来说,一定要立下圣人之志,但是立下圣人之志以后,千万不要去标榜自己,我们就从自己的良知觉知这个地方下功夫。当我们的觉知启动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当我们的良知启动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是对还是错。所以,我们在自己的良知和觉知这个地方下功夫的时候,每天都会有进步,我们不需要在意外面对我们的评判、是非、毁誉。我们要把别人对我们的评判甚至是指责、诋毁作为一种警醒砥砺或者成长的台阶,让自己此心不动,脚踏实地。我们在学习的这条路上,一定要沉下心来,从小事做起,放下对结果的执着,放下对别人、对我们是非毁誉的执着,只管去做就可以了。
今天课上查作业,姜芊孜没有交,我问她原因,她说不知道作业内容。我记得上周一的时候,她也没有完成书写作业,她也是以这样的原因回复我的。我没有责怪她,但是内心里有点好奇,寻思着这是咋回事呀。课间问她班主任孙老师,孙老师说最近语文作业也做得不好,她的在6班的双胞胎妹妹作业完成也不好。我问孙老师是否了解她的家庭情况,有没有跟她家长沟通,孙老师说没有。回到办公室后,我询问了姜芊孜双胞胎妹妹的英语老师,作业情况也不好,她同样也没有跟家长沟通过。我是个有问题要探究和解决的人,通过钉钉我找到了姜芊孜妈妈的手机号码,顺利地和她妈妈交流了作业问题并陈述了孩子上课的表现情况。这个孩子性格上有点倔强,课上总是很紧张,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很小。她妈妈说孩子从幼儿园时就害怕老师,一见到老师就紧张,即使见到舞蹈学校的老师也会紧张,在家里和妹妹互动交流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猜想是孩子小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让孩子的内心受伤过吧。建议孩子妈妈平时观察一下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身体紧张,平时也多带孩子去公众场合,多参加一些活动,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通过和姜芊孜妈妈交流,我也打消了内心中对孩子的偏见,对孩子生出一些怜爱之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这个孩子。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真正重要的事物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我们认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事件的一小部分。而真相需要了解全部经过,才能知晓。在我们没有看到完整事件前,不要轻易对一个人,一件事,下结论。
第三天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本周学习《答刘内重书》,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给他的弟子刘内重责善的一篇文章,当然也是给我们所有阳明心学追随者的一篇责善好文。
第三段里面,阳明先生提到:内重强刚笃实,自是任道之器,然于此等处尚须与谦之从容一商量,又当有见也。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圣人之行,初不远于人情。
这一段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我们在学习的这条路上,要把自己的心量放大。实际上我们学习阳明心学就是一条不断在放大自己心量的路,当我们的心放大了以后,眼前的这个路径就开阔了,这样的话,才能够容人来往。如果我们太执着于自己那一套的话,恐怕连自己都迈不开步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当我们真正能够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去接纳别人,理解别人,包容别人,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真正支持别人去改变成长。当我们在每一个人面前对于他的这个行为和表现,我们能够有一种完全无条件的接纳的时候,这个本身就支持到对方了,这个外面的这个路径的开阔,其实是我们内心的开阔,当我们心大了的时候,事就小了。
我最近在做一个禅修的打卡,里面有一位法师的宣讲视频,我听了后很受益。或许是吸引力法则的缘故,突然间我的身边多了两条和这位法师的事情,一个是与正在做的禅修打卡很相似的一个禅修打卡,还一个就是周日参加的线下读书会用的文章竟然也出自这位法师。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今天下午,我特意加了读书会的志愿者老师,了解这个情况。在和志愿者老师沟通前,我脑中想的就是哪个才是正宗的法师引领下的活动,他们是否有侵犯知识产权,说到底还是我内心不够开阔,心量还是小了。志愿者老师说这位法师是很愿意别人把他的宣讲视频分享出去的,因为这是有关人性智慧的东西,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就是需要弘大。这让我想起前一阵读过的《释迦牟尼》,他在菩提树下静坐,夜睹明星而大彻大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释迦牟尼成佛后,就以大慈悲的心情,博大精深的智慧,不畏艰苦的精神,开始了40年不间断的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我还不确定我禅修打卡中的那位法师是不是也有释迦牟尼的宏大心愿,但是通过这件事情,我也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局限性,不够敞开。
第四天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本周学习《答刘内重书》,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给他的弟子刘内重责善的一篇文章,当然也是给我们所有阳明心学追随者的一篇责善好文。
在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孔子见南子的故事,这几天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一直不明白啥意思。刚刚百度一下,才明白“子见南子”是什么意思。”子见南子”是《论语·雍也》中一段话的开头。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妖媚,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很恭敬地请孔子去与她会见。于是就有了“子见南子”这一段。 原文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人们对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有所争议 。这句话常被理解为: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有些不满(认为南子名声很坏,孔子不应该与之往来),孔子说:我没有做任何不该做的事,否则老天都要讨厌我。
南怀瑾批评这一理解,他认为这段话应当解释为: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不满孔子和这样的人来往,孔子说:我所讨厌并且绝不往来的人,是违背天道的、连老天都厌恶的那种人(暗指南子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并没有做违背天道的事情,所以孔子才没有始终不见她)。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孔子又没办法给子路讲明白这个事的是非曲直,所以只能是当着子路的面对天发誓,这时我们就会看到作为圣人他也会有一些难言之隐,否则如果是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情,以这个要去说明白的话,要花很大的力气去沟通,而且还不一定沟通清楚。如果依着子路的想法,承认自己做的不对,那么子路终身就会对圣人的这颗心就不能够所理解。所以,我们一定要反省自己,我们不能拿着我们那颗心去评判别人,甚至去评判圣贤的行为的对错。
第五天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本周学习《答刘内重书》,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给他的弟子刘内重责善的一篇文章,当然也是给我们所有阳明心学追随者的一篇责善好文。
阳明先生说:亦欲内重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去人我之见,绝意必之私。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我们真正有一颗谦虚或者谦卑之心,我们才能够不断的宏大我们内心的那个信念,才能够真正去除人我的这个分别之心,其实我们都知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你是我,我是你,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看到别人,其实不是看到别人,是看到我们自己,是我们用我们自己内心的那个观念来看,那个灰尘来看,所以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中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出现以后,我们千万不要立刻去评判,因为我们评判了,接下来有可能就是抗拒、否定,最终的结果就是自我破坏,而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中立的,不中立的,只不过是我们的这个看法,我们的评判而已,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带着一颗接纳的心去对待,然后,真正的站高一线,从这个事情当中去学习启发,而不是掉入这个事件,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在每一个事情,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发生当中,自我成长,放下自己的这种固执、逆断,然后,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就在自己致良知这条路上,会走得更快一些。
觉悟者说:在我们体内潜藏着无数的力量、无限的慈悲和无限的智慧。 每当我们感到内心起伏时,我们内在的智慧会引导我们如何反省、如何从中觉察到自己的盲点和问题所在。我们愿意改变、勇敢面对,愿意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纠葛,不再纠葛。
当别人对我们不友善时,我们不直接去批评或指责。我们知道,当他们在攻击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渴望理解和宽容。我们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们,每当别人指责、诬蔑、曲解、攻击、毁谤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谦虚地反观自己,忏悔自己往昔的罪业。我们愿意因为我们的受苦而能理解别人的苦或降低别人的痛苦,我们感恩他们成就我们在生命的逆境中学习安忍。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尽量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影响我们善待他人的能力。我们越是深入地感受自己的心,就越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心,我们越敞开自己就越能帮助别人敞开。
当我们真心祝福的时候,我们看到满怀愤怒、恐惧和焦虑的人得到释放,变得友善而感恩。当我们心中充满慈悲与智慧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每个人善良而美好的本质,看到了每个人内在的纯净而灵性的光辉。天下没有永远的仇恨,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化解不了的对立,我们坚信我们的真心将化解所有的攻击和报复,我们坚信我们的慈悲将淹没所有的愤怒、敌意,我们坚信我们内在的光明必能照亮一切的黑暗,化解所有的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