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巧,今天早上听新闻、听书的主题都指向一个内容:潜意识,或者用书里的词汇来说,“隐藏先生”。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潜意识拥有的“魔力”和无法撼动的力量,令我印象深刻:
例一:刚刚在奥运会混双比赛中夺冠的孙颖莎的教练李隼爆料过,有一次孙颖莎在参加某项重要训练的路上遇到大堵车,正常人的反应是会焦虑、急躁,但莎莎反而异常安静,头靠椅子背、闭目养神。
例二:某航天员的亲人去世,ta知道自己应该要悲伤、应该要流泪,但经过长期训练,ta的情绪极其稳定,怎么也无法伤心流泪。
例三:1941年,德军对英国本土进行了猛烈空袭,英国首相丘吉尔经常在夜晚坐车前往防控阵地视察。有一天,他检查结束后准备离开,助手为他打开车门,但他犹豫了一下转而从另一个门进到车里。不一会,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如果他前一分钟选择了助手为他打开的那扇门,很可能已经丧命。事后,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丘吉尔回答,“当我就要上车时,有个声音对我说停下”,上天似乎叫我打开另一扇门坐进去,于是我就照办了。
例四:美国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曾向他推荐一位阁员,等见过面之后,林肯却没任用,朋友来问原因,林肯说不喜欢ta的长相,朋友说怎么能以貌取人,林肯回答:“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分析以上几个活生生的案例,背后都是潜意识在“神出鬼没”地发挥作用,那么,潜意识是如何形成、又是何以如此强大的呢?前两个例子中的主人公因为长期训练的缘故,潜意识的形成过程就像是一个情绪防火墙垒建的过程,一旦防火墙成型,外界的负面信息很难攻击到他们的情绪,所以情绪非常稳定。第三个例子,也是由于丘吉尔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中,他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锻炼了对环境细节明察秋毫、甚至仿佛长出第三只眼的能力。第四个例子,要站在林肯的对面来思考,相由心生,其实每个人的外貌都是日积月累用思维模式、性格和心境来塑造的,乐观还是悲观,果敢还是纠结,坚毅还是懦弱,有阅人经验的人通过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便知。这几个例子给我的启发还是归因到“做时间的朋友”这个落脚点上,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品格,需要打造一个模范标准,每天重复,每天训练自己的大脑,当某个习惯或某个思维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层”的时候,我们便会拥有神奇的魔力,在某些关键时刻,无需思考、无需反应,便能像拥有了神来之手一样,能“救命”。